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零起点”教学需要教育公平配合

山东商报 2019-10-18 09:48 大字

10月16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零起点”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各学段各学科都要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更要严格执行。(10月17日《新京报》)

大哲学家卢梭认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独特的地位。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从本质来讲,中小学教育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新生,要循序渐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要拔苗助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幼儿园办学呈现小学化的特征,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习英语、拼音、识字、写字与数学计算,这些孩子上小学以后,由于起点参差不齐,幼儿园教学基本功又不扎实,学生掌握知识似懂非懂、是似而非,给老师带来教学困难,也给孩子学习小学文化知识带来不利影响。

黑龙江省教育部门出台规定,要求小学新生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要求学校不抢跑,不拔高。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点,教学确实应该从零开始。“零起点”教学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规律,有利于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维护教育起点公平,对于此前没有接受过小学知识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但是,家长对此未必领情。家长普遍望子成龙心切,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近些年来,应试教育压力不断前移,再加上有利益驱动,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套上了重重枷锁。“零起点”教学固然好,但是如果有的学校不执行“零起点”教学,怎么办?如果幼儿园继续讲解小学知识,家长送孩子上兴趣班、培优班,人为拔高孩子的学习起点,这些孩子在学校感觉老师教学进度过慢、讲授浅显,他们会不会反感“零起点”教学模式,都是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小学“零起点”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部门不仅要提出“零起点”教学要求,而且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完善监督问责措施,细化基础教育考核评价模式,就值得考虑。通过制度的力量让更多学校、老师、孩子从“零起点”教学中受益,而不是有的学校抢跑、有的学校慢跑,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因此,要真正实现减负目标,顺利推进“零起点”教学模式,教育部门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手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学校“只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别”,才能让家长消除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学校才能体会到给孩子减负的好处。叶祝颐

新闻推荐

特朗普粮食券计划引争议 或影响近百万儿童免费餐

特朗普据美国中文网报道,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的一项旨在减少获得粮食券人数的公共负担政策计划,全美将有近100万儿童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