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对万事万物感到好奇
半岛记者仲维莉
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上7点,备受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结果,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Tokarczuk)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Handke)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托卡尔丘克以惊人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细节,为世间抽象的秩序赋形,正如诺奖评委的颁奖词称“她叙事中的想象力,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这让她的作品跨越文化的边界,自成一派。”
托卡尔丘克获奖实至名归,很多国内读者还不了解她,但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一直以来都是诺奖热门人选。后浪于2017年出版了她的两部重要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及《太古和其他的时间》。2018年,她凭借小说《航班》(Flights)获得国际布克奖(后浪已翻译完毕,即将推出)。阿列克谢耶维奇称她为“辉煌壮丽的作家。”
“我总是吸引那些奇妙而怪异的事情来到身边”
托卡尔丘克1962年生于大波兰省苏莱胡夫,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1987年以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而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E.E》《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等,受到波兰评论界的普遍赞扬。其魔幻的书写风格,反映出波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她在内的神秘的世界观。先后以《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以及《白天的房子和夜晚的房子》获得两次波兰文学大奖“尼刻”(Nike)奖。托卡尔丘克十分擅长在小说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观照波兰的历史命运与现实生活。
在托卡尔丘克的笔下,日常生活获得了少有的稠度,充满了内在的复杂性、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耐人寻味的转折和动荡不安的戏剧性。“她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在作品里探寻波兰民族的根,和人在历史中的位置。”在澎湃的采访中,《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中文版译者易丽君说道。托卡尔丘克也曾自陈,小说书写是出自一种寻根的企盼,探求自我的根源,好能安于现实之中。
说是寻根,但在易丽君看来,托卡尔丘克与切·米沃什、扎加耶夫斯基等前辈处理民族和历史的方式并不一样。“波兰是个充满苦难的民族,但她并不控诉,而是努力去呈现波兰民族历史中闪光的地方。”易丽君认为,这是波兰年轻一代作家有意淡化历史,不再为国家的不幸命运披上服丧的黑纱。
“他们把文学创作当成一件愉悦心灵的乐事,既让自己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享受快乐,也让读者不费力气、轻松地接受。他们不屑于承担战后近半个世纪波兰现实里清算是非功过的使命。”
在托卡尔丘克看来,仅仅使用井井有条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叙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的。这样总会错过一些东西。生命很大程度上会超乎我们的控制,我们感受到的只是现实的某个侧面、某个维度。
在新京报的一次采访中,托卡尔丘克说道:“我们也会遇到许多超现实的、荒谬的事情,这就好比说我们感觉不到引力波,但它就在那里,而且多亏了它,我们才活着。只是它最近才被发现。过去的人会将它视作一种魔幻的、来自另一个维度的东西。写作吸引我的同样是那种最广泛的、光谱似的体验,它们非理性,模糊,不可言说。你问我是什么时候对这个感兴趣的?我倒想说,我总是吸引那些奇妙而怪异的事情来到身边。我总对万事万物感到好奇。”
在她的作品中,梦境比现实更为庞大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无疑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波兰文学中的一部奇书。它是由数十个短小的特写、故事、随笔结集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无怪乎有的波兰评论家将其称为用各色布片缝缀起来的百衲衣。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
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观察家报》评价这部作品是“一段愉快的阅读体验,奇妙的创造,幽默、悲情与智慧轮番显现。托卡尔丘克的文风简洁质朴。她以自然流畅的方式讲述故事,融合了她所描绘的世界之希望、苦难与荒谬。真实的人生与想象交融,过去与现在交叠。”
作家力图向我们展示:世界并非只是一片漆黑。世界有两副面孔,它对于我们既是白天的房子,也是黑夜的房子。在全书倒数第二篇文章中,作者以「光亮」这一概念作结,那光亮充满着整个的空间,也充满着所有的过去与未来。
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骆以军这样评价这本书——「梦境,梦境中人的梦境,或梦外真实世界却闪耀着梦之光辉的街道,从外面、里面、上面、下面,编织补缀了这样一幅让读者被拉至上帝视觉位置,俯瞰群梦汹涌此起彼落发生、绽放或黯灭的奇书。」
《旅行》
作者:[法]保罗·莫朗
译者:唐淑文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保罗·莫朗关于旅行的随笔集。作者从旅行的起源、旅行的目的、交通工具、社交旅行、没有钱的旅行、作家的旅行、冒险家的旅行等多个角度剖析旅行这一主题。外交官出身的保罗·莫朗是一位敏税而机智的现代世界的观察家,也是一位狂热的旅行爱好者,他对旅行的思考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既有时代的印记,又不乏哲学的高度。
《世界名师的绘画课:色彩入门》
作者:[英]黑兹尔·索安
译者:宋扬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在这本精致的“口袋书”中,国际知名画家黑兹尔·索安将帮助你迅速掌握如何在绘画中使用和表现色彩。从分析常用颜料的成分,到如何使用冷暖色调来创造引人注目的艺术效果,黑兹尔会帮你一起找到最佳的色彩搭配,教会你如何在调色板、画纸和画布上混合、微调色彩,以及如何利用不同色彩间的相互作用,营造更加夸张的视觉效果。
《大河唱》
作者:《大河唱》剧组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三年前,歌手苏阳发起“黄河今流”计划,探索黄河与中国人的音乐之根,寻找中国音乐的现代表达。纪录电影《大河唱》为这一计划的最初成果,通过苏阳与陕北说书人刘世凯,花儿歌手马风山,秦腔剧团团长张进来,环县皮影传承人魏宗富四位艺人和四种艺术形式的互动,表达普通中国人在此刻的生活状况,呈现中国音乐和艺术精神在当下的发展与困惑。
《通往幸福的厨房》
著者:[日]小暮秀子等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部作品由七位日本资深厨房达人亲自执笔,她们大半生与厨房为伴,深爱着这一方小天地。七位铅华净洗的人生长辈分别从厨房内部装潢、食物制作流程、美味的传达、白米饭、生活工具、下厨习惯、甜品七种不同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经历,为你悉心解读厨味奥义与幸福之真谛:锅碗瓢盆交响曲里的小宇宙——厨房,才是生活的正中央。
新闻推荐
10月15日,观众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展台了解海洋石油286深水工程船。当日,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开幕,大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