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6次刷新全国纪录 玉米高产高效新技术得到验证

安徽工人日报 2019-10-18 02:27 大字

本报讯(记者黄哲雯)在近日于新疆昌吉州奇台总场举行的“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绿色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说,通过持续开展玉米高产潜力研究,明确了亩产1500公斤高产形成机制,提出“密植增穗,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增加花后群体物质生产与高效分配”为核心的产量突破途径,已连续6次刷新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玉米是我国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但我国玉米存在单产水平不高、高产不高效等问题。通过对玉米生产过程中光、温、水、肥需求和生产效率分析,李少昆团队创新了密植栽培、水肥一体化、机械粒收等关键技术;利用耐密植品种的增密种植,提高了光、热利用效率,以密度换产量;选用早熟、脱水快品种,实现了玉米籽粒在田间直接机收,提高生产效率和商品质量;结合精准的水分管理、化学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等,构建了我国现代玉米生产技术模式,普及以增密高产和机械粒收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

通过该技术,李少昆团队创出小面积亩产1517.11公斤纪录,将我国玉米产量潜力提升421.28公斤/亩;在新疆七十一团实施的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万亩平均亩产达1229.8公斤,高产途径和理论得到验证。

在粒收观摩现场,李少昆说,试验发现玉米籽粒含水率约在20%时,破碎率最低,收获质量最好。目前,团队为当地陆续筛选出耐密高产适合籽粒机械收获的品种,构建了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提出高产高效绿色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的配置原则等,为籽粒机收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支撑。

新闻推荐

老中铁路会富莱隧道施工取得新进展

老中铁路会富莱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施工单位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精准地质监测,优化施工参数、增强隧道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