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捐赠须以“验明正身”为前提
“开业庆典”招致了打假,如此充满戏剧性的一幕近日在一座博物馆上演,而更令公众不解与吐槽的是,这座斥资670万元建造的博物馆竟还出自国内知名高校——重庆大学之手。
作为90周年校庆的序幕,10月7日,重庆大学博物馆在虎溪校区开馆,并举办了“大象有形——中国古典造型艺术展”。耗资670万元建设的博物馆内,所有藏品均为重庆大学教授、收藏家吴应骑捐赠,包括玉器、青铜器、陶瓷、佛造像等,数量达400余件。然而,短短一周后,10月14日,一篇收藏界自媒体发布题的题为《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文章在网上热传,质疑部分馆藏文物系赝品:“商代兽面纹牛鼎”,型制模仿中国最重青铜器后母戊鼎,却改用了似兽非兽、似牛非牛的图案;“汉代雁鱼铜灯”来自平朔秦汉墓或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但是省掉了不少细节,体积却比它们大了十倍有余,成了“雁鱼铜灯plus”;还有电镀金镶、人工合成绿松石的金乌龟……
对此,10月15日上午,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重庆大学博物馆是一个民间博物馆,未在该局报备审批,已就此事介入调查。
同日中午,重庆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针对有网络文章质疑学校博物馆展品真伪问题一事,重庆大学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该情况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另据媒体报道,捐赠者吴应骑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退休教授,专业为中国美术史。2015年重庆大学曾邀请国内14位博物馆建设及文物专家就吴应骑拟捐赠的藏品进行评估,与会专家表示部分藏品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学研究价值。
吴应骑2016年捐赠时亦曾向媒体表示,“这些文物都是经过相关专家鉴定的,非常珍贵的文物占到60%以上。我希望重庆大学的博物馆能建设成全国高校中一流的博物馆。”
大学拥有一座博物馆本是好事,既有利于开展学术研究、辅助教学,还可将高校丰厚的文化积淀向社会辐射。然而,梳理近年来的相关新闻,人们竟惊讶地发现,重庆大学已不是国内首座被质疑博物馆收入赝品的高校,之前北京师大的陶瓷捐赠、浙江师大的文物捐赠,也都引发了风波。人们不禁要问,疑似赝品是如何进入大学博物馆的?
对此,红网红辣椒评论指出,任何文物的捐赠必须以文物是真品为前提,这是捐赠伦理的基本要求。否则,将一件流转无序、真伪存疑的民间物藏品,未经权威机构鉴定,即当文物捐赠给收藏机构,极不严肃。首先,如果捐赠人是无心之过,不涉及犯法,也会影响自己的信誉;假如明知赝品却当真品捐赠,则涉嫌骗取荣誉,难逃沽名钓誉的道德谴责。
高校建博物馆应水到渠成,应利用原本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结合高校的专业特点、研究方向,开办有特色的博物馆。“有些高校原本收藏不多,接受捐赠就是一条捷径。为了加快博物馆的建设,抓到篮里就是菜,对于收到的捐赠不加鉴别,使粗劣的赝品堂而皇之进入展厅,使学校声誉蒙受损失,实在是得不偿失。当然,如果明知是假,依然接受捐赠,以帮助捐赠者达到个人目的,这责任就大了。”《新民晚报》评论文章表示。
归根结底,大学建博物馆,展现人文关怀,本身是值得肯定之事。只不过,文化自有它的韧性。尤其是文物,它们所凝聚的历史沉淀,本身就自然生成了进入门槛。如果掺杂别的心思,在跨越门槛时怕是容易摔得难看。所以,大学的文化建设,既要热心也要耐心,遵循文化本身的逻辑。否则,风雅之事,变成附庸风雅,对承载社会期待、展现学术严肃的大学来说,必定是一次沉重的挫伤。
新闻推荐
打造粤港澳优秀企业北上布局青岛的桥头堡 城阳南下发布277个项目 诚意牵手深圳合伙人
□段存晓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携手城阳,就是共赢美好未来。值青岛站上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