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雪龙2”号开启“双龙探极”新时代 为我国自主建造,昨首航远征南极,将与“雪龙”号共创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

新安晚报 2019-10-16 11:09 大字

15日下午4时16分,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从深圳首航出征南极,将与“雪龙”号破冰船一起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这是近30年来我国南极考察规模最大的一次,“双龙探极”也将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雪龙2”号与“雪龙”号有何不同?本次南极考察有哪些突出亮点?极地考察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就人们关心的问题给出了答案。

“雪龙2”号比“雪龙”号更牛

“雪龙2”号船船长赵炎平说,“雪龙2”号是一条以极地水域科学考察为首要任务,兼具极地考察站后勤物资运输能力的“绿色”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与“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破冰能力和科考能力“更上一层楼”。

1.破冰能力更强——“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满足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需求。

2.智能化程度更高——“雪龙2”号船体内部安装有很多传感器,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获取、交换和展示,基于数据处理分析等技术,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和辅助决策。

3.机动性更强——“雪龙2”号配备了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室,可提高海洋科学考察的机动性。

“雪龙2”号启航早返程也较早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介绍,本次考察以“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为根本遵循,掌握南极变化对全球影响的趋势,提高我国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积极参与南极全球治理。

根据自然资源部批准的“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总体方案”,考察队由来自105家单位的413人组成。其中,“雪龙2”号满员90人,除40名船员之外,还有50名科考队员,大家将在“雪龙2”号共同生活工作5个月左右。

据介绍,“雪龙2”号将首先前往南极中山站开展作业,随后开展南大洋宇航员海综合考察和长城站考察,预计2020年3月下旬回国。“雪龙”号将于10月22日从上海出发,前往中山站开展作业,随后开展罗斯海和阿蒙森海科考作业,再到戴维斯海、普里兹湾、中山站作业,预计2020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港。

秦为稼说,本次南极考察将充分利用船舶、海冰、海洋、陆地、空中、考察站等平台,通过陆地-海洋-大气-冰架-生物多学科联合观测,实施恩科斯堡岛新站建设前期工程、开展业务化观(监)测、实施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完成基建收尾及站区环境整治,以及常规保障、物资运输、工程建设、国际合作等工作。

首次“双龙探极”将开启新格局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徐世杰介绍,本次考察将重点实施“2船”(“雪龙2”号和“雪龙”号)、“3海”(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罗斯海)、“4站”(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正在建设中的恩科斯堡岛新站)的考察。此次南极考察有3大突出亮点:

1.“雪龙2”号首航南极,意味着“雪龙”号告别单兵作战模式,“双龙探极”将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极大地拓展我国南极考察的区域,提高极地科考效率。徐世杰表示,“双龙探极”今后会成为常态化的考察模式。

2.提升我国南极环境观测水平。此次考察将围绕南极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开展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等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拓展海洋观测网。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增强对南极的认知。

3.实施“绿色考察”。除常规科学考察之外,此次考察将进行考察站站区环境整治,严格按规定实施南极考察环境评价和管理制度,保护南极生态环境。

“雪龙”配“雪鹰”考察立体化

第36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潘建明“雪龙说,与以往相比,2”号此次大洋考察将使我国在东南极海域的调查首次向西拓展至宇航员海。进行“双龙探极”,分别对宇航员海和阿蒙森海进行准同步调查。

同时,利用“雪龙2”号月池系统,有效克服冰密集度高难以进行科考作业的困难,开展冰区站位的调查作业,获取水文、化学、生态等资料。

此外,在南极地区,将利用22米柱状沉积采样器尝试长柱状沉积物采样,以及更为系统地开展全程环境参数走航自动采集。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介绍,“雪龙2”号配备了“雪鹰301”(AW169型)直升机。到达南极后,一旦破冰船遇到特别密集的浮冰,可出动直升机侦查探冰。同时,直升机还将承担科考队员接送、货物吊运、空中救援、野外考察等任务。

“雪鹰301”直升机与“雪龙2”号的结合,丰富了极地科考手段,使我国极地考察更加立体化,极区覆盖网格化。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360度全景式立体式展现空间表演 细数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亮点

新华社武汉10月15日电(记者王自宸李伟)令人瞩目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将于18日晚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开幕式准备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