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质量发展和安全研究部主任赵陕雄: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 让“中国制造”更有力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质量发展和安全研究部主任赵陕雄: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质量发展和安全研究部主任赵陕雄作演讲。
10月15日,在2019第二届西三角品牌大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质量发展和安全研究部主任赵陕雄分享了一个亲身经历。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到广东潮州暗访一个造假窝点。当时,他独自一人走进村子,在一个三层楼高的仓库里,假冒牙刷堆积如山……
“我很欣喜地看到,如今的中国,商标、品牌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贴牌到创牌,从跟跑到并跑,中国制造正在走进大家心里。”在赵陕雄看来,品牌既是一种力量,也是一个榜样。如今,营商环境、市场秩序的持续改善,特别是下月起开始实施的新《商标法》,为我国品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生态,自主品牌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爆发时期。
从粗糙、代工到研发、出海 “中国制造”正在逆袭
赵陕雄透露了两组数据:2018年,我国商标注册机构接收的商标申请数量超过710万件,是全球第二大商标注册机构的十余倍;2017年,中国大陆主体的涉外商标申请数量较2016年增长40%。
从消费的另一端来看,品牌的保护和培育也切切实实产生了效果。
两组对比数据直观明了:2017年京东发布的《中国品牌发展报告》显示,李宁、OPPO、vivo、小米、安踏等品牌在京东的销售额三年平均增长超过60倍;百度与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消费者对国内品牌关注度持续提升,自主品牌搜索量从2009年的38%上升到2019年的70%。
“国产品牌从十年前的‘粗糙’‘三无’‘代工’等标签,实现了向‘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出海’‘性价比高’等标签的转变。”赵陕雄说。
侵权赔偿从3倍到5倍 品牌保护力度正在加大
“品牌是有生命的,是需要阳光和水分的。”在赵陕雄看来,在11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商标法》,就是很好的阳光和水分。
这已是《商标法》的第四次修改,他最为关注的,是新《商标法》的惩罚性赔偿力度——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侵权赔偿数额,计算倍数上限由三倍提高到了五倍。同时,新《商标法》将销毁和禁止假冒商品进入商业渠道,作为假货的最主要处置手段,大幅度提高了造假者的违法成本,有利于形成更加有效的威慑。
被称为“工业瘟疫”的假冒问题,曾是我国贯穿上世纪整个90年代的一大社会热点问题。赵陕雄认为,新《商标法》正是打击假冒伪劣的“霹雳手段”。
从品牌文化到质量推动“软硬兼施”打造中国品牌
除了“硬手段”,赵陕雄还提到了“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形象的保护和塑造。
“一些企业打广告,口口声声‘生产设备全部进口’等,实际上是免费地给洋品牌打正面广告,给中国品牌打负面广告。”赵陕雄说,现在,中国许多产品质量上去了,200多种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品牌形象和价格还处在低端。这不正常,也不合适。大力重塑中国商品的品牌形象,势在必行。
如何塑造品牌?赵陕雄提到,得“软硬两手抓”。
赵陕雄认为,文化是品牌软实力,它是产品的影子,质量才是品牌的硬实力。“在品牌建设上,忽视质量者将成为历史,比如“三鹿奶粉”;重视质量者将创造历史,比如华为、海尔。上世纪50年代,德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质量策略值得我们学习。”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摄影雷远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申尚张学桥徐新山)在10月15日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共有8个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据悉,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