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立法让教育惩戒权“站”起来

半岛都市报 2019-09-26 00:54 大字

当前,最重要的是让教育惩戒权站起来、跑起来,不能再停留在纸上和口水里。如果连适度的“罚站罚跑”都不敢,那么教育惩戒权注定只是一句空话。而且,教育惩戒不应止于“罚站罚跑”,而是要探索各种有效方式。

毛建国

中小学生违反纪律,老师能否处罚?《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9月24日提交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规定,中小学校学生在上课时有用硬物投掷他人、推搡、争抢、喧闹、强迫传抄作业等违反学校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任课教师可采取责令站立、慢跑等与其年龄和身心健康相适应的教育措施。(9月25日《南方都市报》)

在讨论“罚站罚跑”的正当性与可行性之前,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教育惩戒到底是不是需要。答案应该是需要的。失去了惩戒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最终伤害的其实是学生。而且惩戒与赏识并不矛盾。今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把教育惩戒权还给教师。

在此基础上,还要回答需要什么样的惩戒。惩戒只是手段,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必须是善意的,有边界的,不能演化成体罚。“罚站罚跑”在过去是常见的惩戒手段,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总体来讲,还是可控的,可以接受的,能够起到一定的惩戒作用,而又不至于演变成暴力和软暴力,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但是,“罚站罚跑”本身也有度的问题,如果过了度,也有可能造成悲剧。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整个社会对于教育惩戒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形成了共识。但由于教育惩戒的度不好把握,存在的争议较大,迟迟得不到有效落实。有的地方也出台了文件,但由于没有细化的方案,没有明确到底有哪些惩戒手段,惩戒到什么程度,很多教师无法落实。因此,当务之急是从共识走向务实,尽快制定出台惩戒权的细则,把教育惩戒权落到实处、化为现实。

广东出台草案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让教育惩戒权从讨论走向了行动,从模糊走向了清晰。诚然,现在对“罚站罚跑”还有一些争议,但不能因为存在不同的声音,就让教育惩戒权始终飘在空中。通过法律法规推动最大公约数的形成,让教育惩戒权可期可行,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由此出发,围绕教育惩戒,可以有但不能局限于“罚站罚跑”。比如过去经常见到的口头批评、打扫卫生、写检查、加作业……这些方法可不可行,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当前,最重要的是让教育惩戒权站起来、跑起来,不能再停留在纸上和口水里。如果连适度的“罚站罚跑”都不敢,那么教育惩戒权注定只是一句空话。而且,教育惩戒不应止于“罚站罚跑”,而是要探索各种有效方式。

新闻推荐

张艺谋任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总导演 张和平任艺术总监

今天下午三点,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群众游行、广场联欢、志愿服务等相关工作。群众游行:10万群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