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城: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文/通讯员 常兴胜 图/通讯员 秦祖泉
70年,弹指一挥间,但在和城短短的城市建设史上,几代和县住建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和城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座面积1.2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面积18.8平方公里的县级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商铺鳞次栉比,车流人流熙熙攘攘……年近九旬的原和县基本建设局(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前身)第一任局长陆西庭不仅是一位见证者、管理者,也是一名和城建设者,他亲眼目睹了和城的沧桑巨变,由衷地感叹:和城变高变大了,变绿变美了。
………………………… 城市有高度,英气逼人 …………………………
新中国成立前后,和城主要街道以小市口为中心,有东门街、小西门街、篾匠街等十条石板路面街。1963年陆西庭第一次来和城,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东一条(街),西一条(街)”,他这样描述和城。
陆西庭1978年上任和县基本建设局局长后,着手和城建设规划、管网规划,并将和城按5平方公里县城的规模打造。和城东南地形低,西北地势高。当时他们规划,将和城以静区打造成居住、教育、卫生之地,同时也以动区发展工业,并请省规划设计院、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专业教授设计,对和城基础设施开始建设。至此和县城市建设掀开崭新的一页。他们修建的第一条路是老县政府到鼓楼那条路,接着整修清真寺路、篾匠街路。“那时的路,雨天难行,天晴路陷。”陆西庭介绍他们修的路:东西街,东至西牌坊、西到大西门;南北街,南到新大桥,北到半边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城也有了城市的模样,范围向南向西向北三面拓展,道路呈现出“三纵四横”局面。
在修路的同时,陆西庭认为下水道与修路同时进行。他们将和城清真寺到水关洞和篾匠街菜市场直径50厘米大小的排水管更换成直径1米的管道;同时将玉带河臭水沟清理,疏通下水道,河面上用预制板盖住,并建造玉带河菜市场。为便于居民夜晚行走,他们又对和城小街小巷开始亮化。陆西庭说,小市口到新大桥建设费用28万元,而西牌坊到大西门17万元,这些费用由县政府从城市建设附加税中按5%比例每年拿出30万元左右用于城市水泥路、下水道施工建设。党的十八大后,和县紧紧围绕“市政完善、功能完备、活水靓城、管理提升”四大工程,推进和县城市建设。一幢幢大手笔、大气魄、大制作的高楼顶天立地。在新起点上,和县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瞄向南京,较早提出“融入长三角,打好南京牌”,建立江北乌江新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城新区向北挺进,行政办公大楼,携手税务、广电、公安、新一中大楼,海峰大厦及三大园区纷纷落足新区。原和县规划局副局长金义东说起自己经手规划建造的大楼如数家珍,18层的和县新医院,16层的中医院,2015年动工新建的中央花园、京都宾馆都为26层,后两者同是和城的新地标。金域蓝湾、安粮学府、铂丽书香华府、碧桂园豪园、安天、和州公馆、润和国际等11层以上的高层建筑铺天盖地,有150多栋。和城的范围向北不断延伸扩大,呈现“六纵十二横”局面,有主干道及其他辅助道路18条之多。
近年来,和县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打好蓝天保卫、碧水攻坚、净土持久三大攻坚战,举全县之力抓创建。 2014年六七月,先后对得胜、玉带河两个菜场及外部环境进行集中整治,重点整治店外经营、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扔等现象;同时对菜场内部环境和入口进行整治;还对安德利、万家隆超市附近商圈的停车秩序及和城老城区范围内的主干道路整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和县新建龙潭路、禹锡路、老四小、大货车停车场26个,停车位2000个;建立站点64个,投放公共租赁自行车1200辆、电动助力自行车200辆。和县继2007年开通和城公交车8条线路外,又于2018年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相继开通和城至乌江、乌江至香泉、和城至南义等3条公交线路。通过交通秩序整治,和城的道路通畅了,城市面貌改观了。
与此同时,和县还对龙潭路、和州路、陋室路等11条长30.9公里的道路实行雨污分流。2014年,和县开始全省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生态县城“四城同创”。通过四五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和县继2017年将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三大荣誉称号收入囊中后,又于今年6月再将省级生态县城称号一举摘下。“四城同创”的成功也为和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再添一张新名片。
………………………… 城市有厚度,气质不凡 …………………………
年近八旬的裴怡礼是原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程师,于1968年来和县工作生活,“我已把和县当成我的故乡”,裴怡礼作为和城一些建筑的设计者和建设者,见证了和城沧桑巨变。他曾带外地朋友自陋室中轴线往南依次参观镇淮古街沿街文庙、镇淮楼、四牌坊、大京兆、镇淮廊桥等建筑,外地朋友看后游兴不减,称赞和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这座城市就徒有一具空壳而已。而有了这样高尚的灵魂,这座城市才能“相看两不厌”。和城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在和城建设规划之初,和县就将保护和城文物范围确认下来,这些文物包括镇淮楼、喜雨亭、霸王庙、万寿塔、文昌塔等。对裴怡礼来说,他做过两件值得此生自豪的事:一是拯救修复镇淮楼。镇淮楼是和城保护较为完整的文物,论起保护,裴怡礼功不可没。1991年,一场大水毁了镇淮楼的西北处墙体,引起楼上木质阁楼坍塌。他闻讯后带着几个架子工、木工进行修复;另一件事是文昌塔保护。1985年4月,文昌塔突遭火灾,消防队员抢救三天没能将火扑灭,裴怡礼得知后赶到现场,运用所学过的建筑学知识,再查看塔身构造,认为古塔为木质结构,可通过往木柱凿洞灌水。实施后不到15分钟火势余烟顿消。
保护文物毫不手软。陆西庭说起1987年9月的“楼让古树”一事,至今印象深刻。他从一张老信封里取出一摞照片,这些是他当年特意请人拍的古树等照片。当时这棵年逾百年的“枫杨”古树有三四层楼高,直径1米多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而县政府欲建6层宿舍楼,有人认为这棵大树“碍事”,想砍掉它。身为局长的陆西庭坚决不同意,据理力争,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这棵古树……最终“楼让古树”,一棵大树被保住了。
1988年以后,和县数次重修陋室公园,并恢复了明代黄公标修建的江山一览亭、望江亭、仙人洞、临池亭、履仙桥等建筑,依山建造仿清镂花墙300米,建牌坊门楼。同时对鸡笼山凤林禅寺、霸王祠、万寿塔等古建筑也进行整修。
………………………… 城市有深度,灵气十足 …………………………
一座城市有了流动的水,这座城市就有诗意和灵气。滨江和城正是有了水上公园、和州湖、得胜河源源不断的水的滋润,才使得和城诗意盎然灵气飞动。每每晨夕,一拨拨人群或漫步水上公园,或健身和州湖,或徜徉得胜河畔,水上公园岸上,回廊下,弦歌不绝,笑声盈盈。水的滋养,让和城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一切,也让亲近自然的市民心胸荡层云。
占地90亩的水上公园,原先是一条长70米、面积60亩的护城河,长期污水久滞,实际成了远近闻名的臭水沟。行人经过便可闻见阵阵恶臭味。2008年10月,和县投资1800万元对这条臭水沟集中整治,2010年竣工。在整治中,他们新建700米长的污水箱涵,使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今日的大观园。驻足河畔,水上木质栈道、音乐喷泉、亭台楼阁尽收眼底。湖心岛常有翩翩起舞的白鹭、苍鹭等鸟类栖息,一带石拱桥两端岸边遍植杨柳。
老城有水上公园,新城的和州湖原来也有一个诗意的“鹰潭湖”名,这里原是一座水库,随着和城的城市建设,这里成了取土开挖处。和县投资1.5亿元就势随岸赋形打造新区景观。该园占地1110亩,其中绿化615亩,水面495亩。
水上公园与和州湖是和城的一双清澈的眸子,灵动明亮,顾盼生辉。而南城边的得胜河水,经过整治,水质透亮。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股人员汪尧介绍,自2018年3月以来,和县投资5.53亿元通过PPP项目对包括环城河、玉带河、扁担河、得胜河支流等7个水体的黑臭水体进行控源截污、内源污染、生态修复、生态补水等V类水体治理,目前已基本完成环城河历阳路以北、陋室路以南500米,陋室路以北、文昌路以西段截污管道、清淤疏浚整治任务。
和县以构建滨江绿色生态栖息地,营造静养生息的生活环境为目标,打造生态宜居的滨江园林城市。他们以湖、塘为“眼”,以河为“带”,先后建成了桃花坞公园、陋室公园、历阳公园、禹湾公园、体育场游园、望江路游园、十一万游园、桃花坞广场、和州湖公园、滨河大道景观游园等10余处城市综合性公园、街头广场和游园。目前,和城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660.2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6平方米,公园绿地覆盖半径达81.1%。
正是有了陆西庭、裴怡礼等几代住建人和全县干群的共同努力,和城才有了今天的高颜值。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们衷心希望和城这只白天鹅飞得更高更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于灵歌通讯员彭育平)近日,由福建省总工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闽东北、闽西南机器人焊接技能大赛在泉州市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