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到北“白石热”
□薛良
一次变法 从“齐美人”到“西城三怪”
日前,湖南省博物馆的“画吾自画——馆藏齐白石绘画作品展”从馆藏齐白石作品中遴选出绘画精品近百件,包括花鸟、山水、人物诸画种,亦涵盖其早、中、晚各个时期。
与此同时,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自2005年开馆以来的齐白石作品陈列的第二轮第四展,也是北京画院“2019人物之年”最具重量级的展览项目。
南北两个齐白石的展览同开,掀起了从南到北的“白石热”。
齐白石的人物画之名远早于他的花鸟画、山水画之名。据白石老人自己回忆,他人生中的第一张绘画作品便是8岁时摹拓的雷公像,在做雕花木匠时,齐白石也常常会为乡邻们绘制神像功对来养家糊口。正式踏上绘画道路之后,除了为人画写真像之外,齐白石还擅画仕女,还因此在湘潭当地赢得了“齐美人”的称号。此次展览中齐白石的早年仕女作品可谓佳作云集,汇聚了诸如《西施浣纱图》《黛玉葬花图》《麻姑进酿图》等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女性形象,观众可以从精细的作品中看到齐白石早年扎实的人物画造型功底。
衰年变法后,齐白石人物画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早期的工细写实转向简率粗放,常以寥寥数笔便表现人物神情的微妙变化。描写对象也已摆脱了早年“齐美人”的范畴,开拓出许多新的人物画题材,如齐白石仿效前人将自己与门人雪庵,以及友人冯臼庵并称为“西城三怪”,所作的《西城三怪图》。此外,民间喜闻乐见的不倒翁、钟进士、李铁拐等常常出现在画面里。在齐白石的笔下,这些神仙不再是高高在上、庄重威严的形象,而是样貌丑怪、心地善良,他们或是风趣幽默、或是辛辣讽刺,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气息和浓浓的人文关怀。
齐白石 寿桃图轴 23.8×49.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一份安闲 自画像中的人生如戏
越无人识越安闲”出自齐白石的一首自作诗,有一次,齐白石的门人为他画像,而身旁好友皆说不像,唯有齐白石题诗一首作为巧妙回应“身如朽木口加缄,两字尘情一笔删。笑倒此翁真是我,越无人识越安闲”。作为此次展览主题,这首七言绝句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齐白石的人物画艺术,作为中国画的集大成者,齐白石诗书画印全能,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和社会上都对齐白石的花鸟、草虫关注颇多,山水、人物则相对薄弱。而且在齐白石自己的艺术生涯中,他也曾对人说过40岁后较少作人物画,在润格笔单中人物画也逐渐消失,这与齐白石人物画不受时人认可有关,而“越无人识越安闲”则可视为齐白石对于外界最好的回应,从中我们也能感受齐白石超然的人生态度,以及淡于名利,坚守艺术“寂寞之道”的本心。
除此之外,齐白石还常常借画抒怀,将自己的情感以及处世观、人生观融入到画作中,所以在很多展品里都可以看到齐白石自己的影子。在展览中,我们将具有自画像性质的作品进行了重点梳理呈现,如早期的《白石草衣像》,画中的齐白石虽然衣着朴素但却身背书册、怀抱古琴,可以想见早年作为民间画师时的齐白石心中所怀的文人理想。移居北京后的齐白石,常常因为木匠出身受到同行的攻讦,他对此毫不示弱,专门绘制《人骂我我也骂人》作为回应。人到暮年,齐白石非常喜欢画《老当益壮》,画中老人手持拐杖,轻松而又自信。这些展品不但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下齐白石的形象,也真实地反映出齐白石一生之中不断变化,丰富而又精彩的内心世界。
一番探索 寻齐白石的“枕中之密”
齐白石的人物画不只借鉴于前人和民间艺术,也得之于对生活观察和自我个性的表达,更得之于其在创作中反复推敲、再三修改的艰苦用心和惨淡经营。在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画作中有一大批数量可观的人物画稿,从早年勾摹前人作品的粉本,到中年源于生活的写生,再到晚年的“自家造稿”,这些画稿里有许多反复涂抹、修改的痕迹,以及齐白石在创作中详尽的画法批注,真实记录下齐白石人物画反复推敲的创作过程,可谓难得一见的齐白石“枕中之密”,是了解齐白石人物画创作的第一手资料。
这两个展览全面梳理了北京画院院藏的齐白石人物画稿并按照时期和题材进行分类展出,同时还将一些重要的创作底稿与作品进行对比展出,观众可以感受齐白石人物画“一挥而就”背后艰辛的探索和创作过程。
齐白石 白石草衣像 128×33.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齐白石 黛玉葬花图 146×39cm 荣宝斋藏
新闻推荐
我有个弟弟,年龄比我小一半。直到现在我都还不敢怎么相信这一事实。对于他的横空出世,我一直持一种抗拒的态度。话说我曾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