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十五分钟医疗圈”更是个技术距离

山东商报 2019-09-17 10:25 大字

2012年~2018年,中央财政投入900多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医院服务能力明显提高,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9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广州市召开基层医改新闻发布会,分享经验、介绍做法,围绕“十五分钟医疗圈”畅谈改革,为15分钟顺畅就医再绘施工图。(9月16日《健康报》)

15分钟的路程,是一个物理距离,是指医疗机构近在咫尺,居民15分钟内就能抵达。做到这一点难度并不大,因为中央财政有投入,地方财政有配套,只要有了钱,基层医疗机构的房子可以盖得很漂亮,医疗设备也不难配齐。当前,很多地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建设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15分钟更应该是一个技术距离,指的是居民在15分钟之内,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医疗服务。虽然医疗机构有大小,服务内容有分级,不能用大医院的标准来衡量基层医生,但适合基层诊疗特点的人才理应具备。问题在于,房子好建、设备好买,人才难得。宽敞的大楼里若没有几名高学历医生,先进的设备若找不到懂操作的人,“十五分钟医疗圈”就会徒具形式。

要想缩短技术距离,首先要用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到基层。广东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值得借鉴之处,比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只要是医疗骨干,年收入超过30万,就连花山镇的一名村医,税前年收入也有25万元左右。这样的收入,超过了很多城市医院的医生,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但大幅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只是策略之一,缩短技术距离,还应探索其它更容易普及的举措。其中,让医师多点执业真正变成现实,是缩短技术距离的重要途径,而羁绊医师多点执业的,则是编制等其它医改问题。由此看来,缩短技术距离涉及到一系列医改举措,加快医改步伐,方能实现人才自由流动,也才能让“十五分钟医疗圈”在医疗技术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

还要看到,信息技术将对医疗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比如,5G技术将使远程诊疗变得十分便捷,5G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更使远程协助甚至直接操作成为可能。将来,基层医务人员懂看病只是本领之一,利用互联网获得帮助,也是一项日益重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应兼顾这两方面的能力。

因此,包括场地规划和设备配制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前瞻性地为互联网诊疗尤其是智能设备预留足够的空间。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需针对互联网诊疗和智能设备做好人才储备,以便赋予“十五分钟医疗圈”更多医疗技术内涵,让15分钟不仅能抵达医疗机构,而且能够获得优质的基层医疗服务。罗志华

新闻推荐

空中图书馆,这个可以有

彭爱珍据报道,南京市全民阅读领导小组日前与东航合作打造的首批“空中图书馆”正式启用。首批300本图书将在南京飞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