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立案难已成历史 执行难基本解决 诉讼难亟待破解
9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姜伟在《法治中国说》第三季“大法官说”中直言,司法三大难题中,立案难已成为历史,执行难已基本解决,诉讼难亟待破解。
最高法院副院长姜伟谈司法为民,并介绍中国特色的司法文明。最高法供图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法院当场立案率达到了95% 以上,上海、重庆等地超过98%。澎湃新闻注意到,2015年5月,人民法院全面推行立案登记制,非经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得拒绝群众的起诉,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法律规定、要素齐备的诉状,人民法院一律接收。同时,为便于立案,法院还推行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改革。
“立案登记制改革,不仅改变了立案方式,也改变了法院人工作态度和司法作风。”姜伟表示,中国历史上存在几千年的老百姓“告状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历史,“目前的异地立案服务,全国有32%的法院能在本省内做到,今年年底我们计划全国法院都要实现异地立案。”
针对执行难现象,2016年3月,最高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来自最高法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实现。
今年6月,最高法院还公布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2019—2023)》,确定十个方面、共计53项主要任务,推动法院执行工作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前进。
基于此,“诉讼难”成为当下法院亟待破解的难题。““诉讼难”是个世界性难题,并不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姜伟坦言,“诉讼难”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效率问题,二是公正问题。司法效率偏低,案件久拖不决,源于案多人少矛盾。
如何提高诉讼效率?姜伟道出了改革思路:在诉源治理上做除法,人民法院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化解社会矛盾,没有纠纷就没有诉讼;在诉前、诉中做减法,通过多元调解,减少诉讼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做加法,增加裁判团队,实现简案快办;借助信息技术做乘法,为审判提速,让司法变得更高效、更便捷。
“近几年,全国法院生效裁判息诉率达到98%以上,虽然不满意的当事人不足2%,也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姜伟说,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的司法文明。”
新闻推荐
近日,作为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项目,李佩红戏曲艺术工作室和张军艺术工作室在上海戏剧学院挂牌成立。两位京昆名家工作室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