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秋多些“文化味”
●高国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过中秋节,实质上是一种氛围,过的是一种心情。中秋节团圆的主题,令人向往,倍感亲情的温馨。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盼望过中秋节,往往更多是因为一家人能够聚在一起、大鱼大肉地吃上一顿;晚上赏月时又有月饼可食。但如今,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外出打工人员多,不少家庭中秋难以团聚;当下食品极大丰富,月饼已是日常食品,中秋吃月饼更像是一种仪式。因此,人们感到过中秋的氛围不浓厚,往往方式单调、缺少感觉。
本来,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内涵。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喻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而今,要让人们找回过中秋节的味道和感觉,根本要在“文化味”上做足文章,不仅要留住古老的中秋文化底蕴,更要进一步创新丰富现代的“中秋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和适应现代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既要尊重传统习俗、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不断创新形式。要紧紧围绕团圆这一主题,以月亮为载体,创新丰富中秋文化内涵,形成富有时代感的中秋文化,推出富有时代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中秋文化系列活动,让中秋节的“文化味”浓郁香醇,让人们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欢度中秋佳节。
新闻推荐
不满足于小区广场舞、公园合唱团、KTV老年专场 “银发族”迷上网娱社交
“清晨醒来先把昨晚上学会的歌曲录下,与大家分享。每天都是好心情。”穿着大红绣花开衫的阿姨王金香一头银发,声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