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投身特殊教育14年 学生叫她“校长妈妈”
【编者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离不开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平凡却不平庸,兢兢业业地书写着历史。
4月8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
石筱菁在校园里。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
2005年,对于当英语教师的石筱菁来说是一个人生转折点——作为上海市闵行区后备干部的她,被区教育局安排到闵行区启智学校担任新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那一年她虚岁33岁,是闵行区最年轻的校长。
“这个校长也太年轻了,行不行啊?!”这是包括闵行区启智学校德育教导教师朱冠馨在内的一大批教职员工们对石筱菁的担心。人们的担心还在于,已在普通学校工作了13年的石筱菁,是“半路出家”走上特殊教育岗位,没有任何经验,而且一来就要独当一面。
14年后的今天,石筱菁用能力和付出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团队、学生家长的认可,先后获得全国特教园丁奖、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还被孩子们亲热地唤作“校长妈妈”。
“校长妈妈”
“启智学校孩子的智商均处于50以下,部分孩子还同时患有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多种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残疾类型。说实话,刚来的时候我也担心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石筱菁说,后来发生了几件小事情,一下子唤醒了自己转行特殊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让她立志做好这群孩子的守护者。
石筱菁(左二)送孩子们放学
2005年9月的一个双休日,正好是中秋节,刚刚就任启智学校新校长的她走进南方商城,看到很多人正在商场里排队领月饼,远远地,听队伍中有个孩子大声地叫着“校长”,跟她打招呼,完全不顾忌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她很快就明白了,这个孩子是启智学校的学生,爸爸离开了,妈妈眼睛残疾看不见,孩子是来帮妈妈签字取钱的。此情此景让石筱菁脑子里产生的第一个想法:一定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理解、包容,爱他们。
十年前,石筱菁被派往英国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六一儿童节时,她意外收到了一份来自启智学校的礼物,打开一看,是一段录有孩子们问候和祝福的视频,孩子们在视频里争先恐后地说:“校长,我们非常想念你,何时能够回来?”
石筱菁边看边落泪,也录了一段视频回寄给孩子们。她说,这么多年来,正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爱,让自己坚守下来。
今年已经80多岁的王同芬,有一个12岁的孙子叫陈浩文,也在该校就读。“孙子3个月的时候,他妈妈就去世了,从小没有妈妈,从没叫过妈妈,也不跟任何人沟通。”王同芬说,陈浩文出生没多久就发现是自闭症,因为上特教机构排不上队,直到4岁还没接受过相关训练,王同芬急得不得了,后来是石筱菁接纳了这个孩子,很快,陈浩文的进步就让作为奶奶的王同芬感到惊讶。
石筱菁参与助残节火炬接力跑启动仪式
“那天我去学校送孙子上学,就看到孩子抱住石校长的腿,左一声校长妈妈好,右一声校长妈妈好。”王同芬感慨道,每天校车到达学校,校长都亲自去接,像妈妈接孩子一样。如果校长不是像妈妈那样关心他,幼儿园那么小的自闭症孩子,是绝对不会做出抱腿叫校长妈妈的亲热举动的,这让他们全家都非常感动。
“孩子喜欢做主持人,上学期末还拿到了学校评出的金话筒奖,压在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搬掉了,这是我们全家的幸运,自闭症孩子有救了。”王同芬说。
普通学校的教师成就感来源于桃李满天下,特教老师的成就感来自哪里?石筱菁认为,一个孩子入学时不会说话,妈妈都不会叫,通过语言康复,突然有一天喊出了妈妈,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就感。
“我在特教领域已经干了十几年了,从来没有想过离开,想给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永远做一个奋斗者。”石筱菁说。
让自闭症的孩子实现经济独立
如果你到闵行区启智学校走一走,很可能会在校园里看到一位身高超过1.90米的“留校员工”——许斌,他在学校做一些报纸收发和文印工作。
在石筱菁及其教师团队的努力下,患有自闭症的许斌留校工作已经两年,能够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了。
一说到儿子能有今天,许斌妈妈许文娟就有点激动。2005年也就是石筱菁担任校长的第一年,许斌进入启智学前班学习。3年学前班、9年义务教育、2年职业教育,整整14年许斌都在启智学校里度过。
“这个孩子刚进学校时喜欢乱跑,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但我们发现他爱画车子,于是从画画入手,慢慢地,斌斌能静下心来听完一整堂课。”石筱菁觉得,许斌动手能力强,而且14年来一直情绪非常稳定,便有意识培养他,为他设定了很多小岗位,比如收废纸、送报纸、打印以及主持学校里的大型活动,提升他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些都是根据他的自身条件能担任的职务。他的班主任也在许斌身上花了很大的心血,许斌情绪一有波动,就会马上想办法安抚他,让他到黑板上画画。
石筱菁和学生在一起
石筱菁来到启智学校后,承担了“十一五”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编了“三类辅助教学活动”,对这些孩子进行专业的语言康复矫治训练。
她说,语言是人类赖以交往、交际最主要的工具。语言发展迟缓是中重度智障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他们由于智力发展迟缓、口腔肌肉问题、脑部发育不全、器质性损伤等原因,导致难以发展正常的语言能力,教育者就要对症下药,先解决语言的问题,才能继而解决他们学习方面的问题。
根据孩子的特点,该校把汉语拼音教学系统引入言语康复训练教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创建的“唇舌操”以及“汉语拼音手势符号方案”。
14年来,石筱菁承担了2项国家级课题研究、5项市级课题研究,9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出版的书籍《中重度弱智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言语沟通训练——辅助教学系列》属国内开创性实践研究。
石筱菁(左)和学生在一起
在她的带领下,仅有50余人的教师团队撰写了350多篇论文及案例,在国家级、市区级教科研成果评选中屡屡获奖,各级各类荣誉奖项达230余个,其中包含了全国特教园丁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班主任等重量级奖项,该校2008年、2010年更连续两届得到上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
启智学校学生已知的残疾病症共有数十种之多,针对不同的特殊孩子,需要因材施教。
比如,自闭症孩子行为比较刻板,但往往有音乐、绘画等其它方面的天赋。石筱菁就带领教师们为这些孩子量身定制课程,为他们开设了绘画、刺绣、音乐课。学校多次举办智障学生画展、出版画册,学生作品获“全国首届精神卫生日”作品展一等奖,在首都历史博物馆展出、被宋庆龄故居收藏;学生舞蹈节目京舞《中华京剧娃》在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全国少年儿童舞蹈总决赛中荣获团体银奖、团体特别奖和组织奖,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演出;该校学生在全国级特奥运动会上也屡获大奖,“雪鞋走”项目连续四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冬季特奥运动会,取得了18枚金银牌的好成绩。
石筱菁在助残节上发言
在2017年的助残节上,闵行区启智学校与许斌妈妈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签订了制度外用工合同,许斌成为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位“留校员工”,许多家长深受震撼,也多了一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也能像许斌这样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我经常想,是不是可以在校门口开几家洗车店、咖啡馆,让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多一些就业机会。”石筱菁说。
而在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乔慧芳看来,石筱菁身上有三点特质令人赞叹,这就是对待启智孩子的温度、对待特教专业的宽度和对待教师成长的力度。14年的特教经历,兑现了她自己的教育理念:让生命和使命同行。
新闻推荐
深化认识落实责任 加力工作 扎实推进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
本报讯(记者古良驹)为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关于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的部署要求,9月6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