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减少外卖垃圾,谁都不是旁观者 ■ 何珂

安徽日报 2019-09-09 07:32 大字

随着手机下单叮咚一声响,几公里之外的餐厅后厨开始忙碌起来。快速盛装、密封、打包,跟随外卖“骑士”穿越城市街道,几十分钟后,美食即可抵达消费者手中。外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超出想象的外卖垃圾——餐盒、餐具、纸巾、塑料膜、外包装袋……

我们究竟“吃”出了多少外卖垃圾?

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截至2018年,全国的外卖用户已增长到3.58亿,整个外卖市场已突破2400亿元。此前,几大外卖平台数据显示外卖平均客单价已超出40元,若以此粗略估计,2018年全国每天送出外卖超千万份,每日送达消费者手中的餐盒等包装数量也是千万级别。事实上,外卖餐盒、餐具、包装导致的垃圾问题早已引起重视。早在2017年,国家邮政局等10部门就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对外卖包装有了明确限制,要求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和物流企业提供绿色消费的选择。此后,针对筷子、勺子等一次性餐具,不少平台推出了“无需餐具”选项。但在实际操作中,商家常常会因为时间和成本等问题,不会去一一区分哪些单子需要餐具、哪些不需要。

其实,简单地把外卖垃圾归结于电商平台、商家或消费者的某一方,都有失偏颇。减少外卖垃圾,谁都不能做旁观者,必须要全系统发力、全链条治理。

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产品和一次性餐具,鼓励创新“绿色包装”;同时,可以对生产新型环保餐具的生产企业,使用易降解或可回收利用外卖餐具的商家,实行税收优惠等政策。上海在这方面做出了示范,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餐饮服务提供者或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餐具的,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另一方面,外卖平台设置“无需餐具”不应是一个噱头,可以将对商家的环保考评作为一项排名指标,引导商家和消费者选择更环保的用餐方式;商家要更严格地自我约束,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餐具,并且采购环保餐具、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消费者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不要追求过度包装的外卖商品,尽量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量,扔弃外卖垃圾时,记得垃圾分类、准确投放。

“方便”和“习惯”的未必是好的,不喜欢做的未必是不好的。减量外卖垃圾,是一个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有关制度的积极引导,也要倡导人们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环保的饮食、生活观念,还要倒逼企业开发绿色环保产品,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效率。垃圾减量,人人都要行动起来。

新闻推荐

七部门:适时提出家政服务领域第一批黑名单

本报综合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开展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专项行动,将逐步建立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及消费者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