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老朋友
漫画 赵春青
人与人的故事,有时空的限制;人与书的故事,却跨越时空,长存于精神世界,融入人的意识,塑造人的价值观。一本好书,改变的不仅是个人的习惯和性格,更是人的命运轨迹。
前段时间我习惯性逛逛书店,在一排排书架之间来回翻阅,想寻找一下绘画类书籍,忽然发现一本四尺对开的线状书,我惊喜地从书架上抽出来一看:《<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不由在心里道一句:久违了,老朋友。
记忆瞬间回到遥远的2002年,我还在老家农村读小学,那时候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有限,课余去逛学校旁新华书店,从书籍里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我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书籍堆里翻找中意的,无意间看到1991年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昏黄古老的纸页上,却是各种精确细致的建筑图形,以及用繁体字印着的详细说明,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这之前,我眼里的世界就是纷繁杂乱的线条和无序而混乱的颜色,我从没想过线条可以如此严谨而优美,似乎我的思维也随着这些图形而变得清晰简明,仿佛在我眼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从此我与这本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被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我开始坚持规范自己的字体,一改过去潦草的字迹,即使作业写得很慢也尽量规范整洁;养成整理学习资料和个人物品的习惯,不再随意堆放,生活中尽量保持干净整洁;开始自学素描,用白纸蒙住书中山西大同县善化寺大雄宝殿这一页进行反复摹写,以至于两年后这一页碎掉了。但我的素描水平却进步很快,之后很多年我坚持练习素描,到现在学习国画并稍得意趣,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打下的底子。这本书严谨和优美的内在神韵,精简而高效的专业水准,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急躁的性格和散漫的习惯。
随着年岁渐长,高中在读的我通过网络逐渐了解这部书艰难的成书经历。梁思成先生等人自1937年起,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两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代留下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和善化寺等等。经过数年艰苦卓绝的辛苦踏勘,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梁先生等人用人工控制墨水量的鸭舌笔和墨线等简陋的制图工具,绘制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建筑图纸,既秉承了西方建筑制图方法和古典主义美学精神,又创造性地融入中国传统工笔和白描的技巧,更好地呈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美感,留下了大量准确而精美的图纸,为创作《图像中国建筑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们今天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古迹资料。其后宝贵的资料几经波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重见天日,终于刊印,可见其成书之难,得来不易。
那时候我正处于学习的瓶颈时期,成绩一直上不去,心情迷茫,苦闷之下浏览网络以舒缓压力,却在偶然间了解了这部书的艰难历程。我被梁思成先生这种踏实勤勉、艰苦努力的精神所感染,发自内心的认同这种苦修之道,鼓起勇气坚持每天向老师请教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在简陋的条件下埋头苦读,寒冬腊月仍然坚持每天6点起床自习,晚上洗冷水澡磨练意志,终于顺利考上大学。
如今我已到而立,回想过往经历,深知得来不易四字的真义。这部书艰难的成书经历、认真刻苦的专业素质、 准确精美的图形都强烈感染着我,很大程度上塑造着我,其严谨而优美的风格促使我养成规范整洁、简明细致的习惯,其勤勉而扎实的作风指引我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
此刻,我手中所持2017年新星出版社的这一版本,已经不是原来昏黄粗糙的纸张,而是采用高清拍摄,根据图形比例制作纸张,还原度非常高,一眼看去赏心悦目,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于我而言,既是老友重逢,也是新的开始。
新闻推荐
上海锅炉厂公司推进岗位职级评定以来,一线技术工人收入、地位明显提高,晋升发展之路更加透明、通畅 让每位职工都“看得见未来”
在一个有着2000余名职工、108个岗位的制造业大厂,无论你从事的是技术、管理,或者操作型岗位;无论你是刚刚入行,还是“业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