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以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 辽宁高质量发展见闻(下)
在辽宁沈阳,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以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
沈鼓生产的鼓风机、压缩机等成品设备,常常被称作“工业心脏”。伴随着中国能源化工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沈鼓集团始终专注于行业内被国外“卡脖子”的重大装备研发,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包括能源行业大型压缩机的第一。
自主创新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人才,辽宁省有两院院士52名,460万产业技术工人分布在各行各业。这些年,辽宁积极出台各项措施,发挥人才优势,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尽可能“让孔雀不再南飞”,不断寻求创新突破,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技术骨干待遇超一把手
在沈鼓车间展示区,抚摸着“闭式三元叶轮”,沈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继双告诉记者:“我们的很多产品主要是用于能源化工行业,通过能量转换压缩气体或液体送到工业流程里面去,再生产出各种油品和化工产品。其作用类似人的心脏在人体中的作用,所以称之为‘工业心脏’。”
在戴继双看来,压缩机作为石化行业的动力和核心装备,不仅技术复杂、难度大,其技术水平还直接影响到石化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业内素有“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之说。“在百万吨乙烯项目中,一台2亿元的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转决定着整个项目几百亿元投资的成败,机组停机一次造成的损失相当于一台压缩机的价格。”
正是因为看到了行业发展对技术的依赖,以及人才对更新技术的重要性,沈鼓集团多年来一直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和激励机制。
“企业给技术人员最高的收入、最好的待遇和最大的荣誉,让科技人员在企业名利双收。”戴继双以公司研究院院长杨树华为例,“他的待遇比我高。我们现在跟国外先进企业拼的不是价格,而是品质和技术指标。公司现在收入最高的都是技术人员,而不是行政领导。”
汇聚人才,不仅是公司内部予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还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对此,致力于无人机科技研发的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苏文博颇有些“小感动”:“在招揽人才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人才返税政策起了很大作用,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辽宁有完整的工业基础,有高端装备制造业,一些真正想在相关领域做出成就的科研人才愿意来这里,我们要做的是搭好平台。”辽宁省科技厅厅长王大南表示,“人才流失的最重要原因不是缺钱,是缺乏工作平台。要让干事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辽宁还对人员进行项目支持,对拔尖、领军、青年人才等进行项目资助。在继续破除制约人才活力的体制机制方面,出台了在人才、项目、机构方面进行科学评价的“三评”机制。此外,打通国际交流渠道,帮科研人员建设国内外联合合作项目、联合实验室等。
辽宁省近年来在引进创新人才方面,实施人才服务全面振兴3年行动计划和“兴辽英才计划”,拿出真金白银招才引智,为人才开医疗、教育、住房便利之门,从“留人”过渡为“留心”,去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2516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人才保障。
解决问题就是不断填“坑”的过程
在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二楼楼梯间,苏文博指着满墙的荣誉证书、专利证书向记者介绍:“我们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叫作填‘坑’,做好一个产品到底能填多少‘坑’?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说再填100个‘坑’就解决了,但当填到80个的时候才发现后面还有很多,当解决几百个问题的时候发现后面还有几千个问题。”谈及最艰难的一次技术攻关,苏文博回忆说:“解决减震等问题涉及材料学,我们用了几百种工业材料进行测试,大约用了10个月才成功,前边9个月天天都在失败,挺灰心丧气的。”
创新之所以艰难,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在“灰心丧气”中不断填“坑”解决难题的过程,甚至很多时候是在突破国外技术“卡脖子”难题。
戴继双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前年冬天,为避免出现气荒,有关方面要求入冬前必须将天然气管道全部建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管道、配置压缩机,但正常交货需要10到12个月,现场装要6个月,算下来需要一年多时间,在入冬前显然是来不及的。当时摆在眼前就两条路,一是进口,二是自己生产。而国外交货也要12到14个月,而且是天价。于是沈鼓内部调动优势资源,开展技术攻关,加班加点生产,最后仅用6到8个月的时间就按期交付了16台管线压缩机,这几年为国家节省几百亿元。
用自主创新突破国外“卡脖子”难题,不仅仅是经济效益问题,在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海看来,自主创新就是“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在光洋科技公司科德厂五轴叶片铣加工中心前,于德海介绍说:“以前购置国外产品,他们报价2200万元,听说我们在搞自主创新研发后,立马把价格‘腰斩’到1200万元,但仍然进不了国门,因为我们研发的产品只要750万元。”
技术赋能,敢与国外优势产品“较劲”,这是包括苏文博在内的辽宁企业家们通过自主创新获得的自信与底气。“我特别想用我们的X50无人机PK日本的雅马哈。”自称“理工男”的苏文博经常说出一些“潮词”,“雅马哈的控制水平在level(水平、等级)1这个级别,而我们则是level 3。我们能做到自行监测和全自动,飞得更精准,起飞和降落的点是厘米级误差。”
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表示,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方面,辽宁把资金优先投入到创新上,去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438.2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5%;在加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推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试点,调动成果提供方、承接方、科技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去年,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达到53.8%,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长20%。
“一体两翼”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在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港汽车码头,记者看到一排排华晨宝马汽车按不同型号整齐地停放在相应区域等待出港。从高空俯视,白色、黑色、灰色的汽车,犹如一个个“俄罗斯方块”。截至去年底,这里进出港汽车数量已达82.6万辆,成为辽宁省扩大开放、加强对外合作的缩影。
“出海”的还有沈鼓集团。按照戴继双的话说,这叫“借船出海”。该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中石油、中石化及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等大型设计院开展战略合作,实现抱团取暖、合作共赢。近年来,沈鼓取得了中东75万吨/年合成氨及120万吨/年尿素项目、油气田开采开发项目、文莱800万吨/年炼油项目等重要订单,成功实现了中国高端设备“走出去”。
据了解,辽宁正在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构建“一体两翼”对外开放新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所谓“一体”,就是创建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所谓“两翼”,一是向西打造中国-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另一翼是向东谋划创建东北亚经贸合作先行区,深化与东北亚各国的交流合作。
辽宁省省长唐一军表示,辽宁地处环渤海和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沿江沿边省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扩大开放是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抉择。伴随人才科研体制改革,自主创新不断寻求技术突破,辽宁必将迎来光明未来。
新闻推荐
(紧接第一版)保持项目总储备160个、总投资450亿元以上。继续用好土地增减挂钩、西溪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中、省专项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