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发明家齐嵩宇说:“没有人比一线工人更了解自己这个操作环节或操作工具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技术工人岗位创新的优势。” 从小失误中捕捉创新的火花
大大的眼睛,目光纯净;地中海式发型,“聪明绝顶”——45岁的齐嵩宇,因这鲜明的外形特征,让人初次见面就印象深刻。
齐嵩宇,现任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红旗工厂维修班班长,中国发明协会授予其“中国当代发明家”称号。
一位一线工人,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创新创造,能当得起如此响亮之名号?
一个小失误“引出”国家大奖
有条不紊的流水线上,工人们正一辆接一辆地焊接白车身,明灭闪亮的焊光,为记者眼前这幅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图景赋予了一种别样的美。
“轿车白车身由大约6000个电阻点焊焊接而成,各国汽车制造企业都很难确保不发生漏焊、开焊现象,如何解决白车身焊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检测,是业界公认的难题。尽管各国车企都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流程,仍无法完全确保焊接质量。”齐嵩宇露出笑容:“我们攻克了这道世界难题。”
故事要从齐嵩宇的一次失误说起。2003年的一天,在焊接车间工作的齐嵩宇因漏焊4个点被罚款200元,在当时这相当于他4天的工资。“6000多个焊点,稍一大意,好几天就白干了!” 曾在维修车间当过9年维修电工的齐嵩宇,决心和同事制作个小仪器来解决这个问题。
说干就干,齐嵩宇很快和同事们开发出一款以计数为原理的小仪器,它能自动看着焊点数量,一旦漏焊,就会发出蜂鸣声。这个名为“电子漏焊监控器”的小家伙,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还被评为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奖三等奖。
在此基础上,齐嵩宇再接再厉,又发明了“点焊机监控器”,并相继开发出“电阻点焊工艺自动化监控技术”等8项获得国家专利的核心技术,使得一汽率先在国内外同业企业中实现了对轿车白车身每个点焊焊点质量100%的即时检验,做到了轿车点焊质量“零缺陷”。
记者得知,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这套发明与技术在国内三家汽车企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仅从2007年到2010年就创造价值7646万元。凭借这一创新项目,齐嵩宇一举捧回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一汽集团自主战线登上我国科技殿堂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
一次小事故 “催生”国际金奖
2013年,齐嵩宇被调往厂里的维修泵站工作。一天,泵站内有台大型风机因电机烧毁而趴窝,造成全厂停产三天。电机修好后,别人都认为大功告成,齐嵩宇却觉得这事儿没完。
齐嵩宇开始琢磨,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提前捕捉到风机电机运行过程中的负载异常,从而及时加以维护,以避免故障造成的停产损失?反复琢磨后,齐嵩宇提出通过“功率平衡法”来进行监测的设想。这种监控技术方式,在国际上并无先例。
要实现这一理想监控方式,首先需及时对电机的电流电压值进行精确采集,鉴于市场上没有合适的传感器,齐嵩宇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起名叫“电压调试板”。同时,他又带领团队开发了电流采集设备,并自主研发出基于32位内核的强大运算单片机,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即时运算,此外还运用数据冗余技术解决了数据传输通信等难题……
经过半年不懈努力,齐嵩宇终于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应用“功率平衡原理”实现了对设备运行负载异常状态的早期科学判断。这种方式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切角变化提前发现电机异常,同时结合电机的振动、温度、湿度等综合参考数据,预报给值班人员,使潜在事故在未发生之前就得到解决。经过几年运行,该监控技术为一汽避免停产损失906万元。
2014年,齐嵩宇开发的这套“电力拖动机构远程监控技术”获得第八届国际发明展金奖,随后又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交流会一等奖。
从“面条齐”到工人发明家
行进在车间里,一辆私人高端订制红旗小轿车格外引人瞩目,有工人正使用一种特殊钻头在白车身上打孔。“这是我研制的三尖多刃口钻。”齐嵩宇告诉记者,这项发明在去年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原来,在厚度仅0.6毫米的车身钢板上钻圆孔,也是件业内难事,如果使用常见的麻花钻头,极易变形,会打出三角孔。几年前,一汽生产马自达5HB时,为给车身加装饰条,要在每台车上钻36个孔,因普通钻头无法打出标准圆孔,只能改造12套冲压模具,这不仅需要上千万元投入,而且调试时间至少得半年,根本无法满足车辆在一个月内按期上市的要求。紧急时刻,齐嵩宇再显身手,经过一系列对比研究,他将4元一根的普通麻花钻头改造成了三尖多刃口钻头,实现了车身在线薄板表面件“孔”加工技术领域的突破。使用他总结的三尖多刃口钻头磨制法,一根普通钻头至少能反复磨制、使用30次。
据粗略统计,迄今为止,齐嵩宇已完成重大创新项目30余个,攻克业内世界难题7个,带队研制出生产过程转运器具370多套,获国家发明专利 22个,至于小改小革有多少,他自己都不记得了。
“为什么会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记者问。
“没有人比一线工人更了解自己这个操作环节或操作工具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技术工人岗位创新的优势。”齐嵩宇不假思索。
“那么,相较大多数其他技术工人,你的发明创造为何更多、更有分量?”记者追问。
“因为我注重学习,除了创新创造,我没有其他爱好。”齐嵩宇眨着大眼睛说。
在厂里,齐嵩宇有个人尽皆知的绰号——“面条齐”。这是因他平素喜欢吃面条,而他“好这口”的原因是“吃面条省事省时,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学习和钻研上”。
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齐嵩宇一直在争分夺秒学习。为跨越专业束缚,技校毕业的他,自学攻读了本科,并深入学习了压力焊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计算机、单片机、机械构造等多个学科,也正是这种勤奋,使他从“面条齐”成长为大名鼎鼎的“工人发明家”。
“目前,我正在研究车联网技术,刚做完一套基于5G的远程无人驾驶体验平台,这两天正在东北亚博览会展出。”齐嵩宇目光炯炯:“红旗轿车承载着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的梦想,我希望通过不懈创新,为国车红旗的复兴助力添薪。”
新闻推荐
电子烟诞生之初,就曾凭借没有焦油等有害物质而受到追捧。传统香烟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焦油、亚硝酸和一氧化碳等致癌物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