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检测能提高课堂质量吗?
日前,瑞典一项涉及人脸识别软件的学校实验被认为是非法的——当地一所高中为了统计学生的出勤率,在校园内试行人脸识别系统。在实施试验的三周内,共涉及到22名学生。
事实上,伴随着“刷脸"时代的到来,中国也正面临相同的问题:中国药科大学近日试水“人脸识别进课堂",在校门口、学生宿舍、图书馆及部分教室等场所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除了能自动识别学生的出勤情况外,还能识别出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课堂上抬头低头了几次,低头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等。
这并非人脸识别系统初入校园,早在2015年,清华大学就曾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首次引入人脸识别技术。2018年,全国各地多所初中也以“提升校园安全"为由,校园门口纷纷安置了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但此前,人脸识别技术在校园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六大场景,包括校园出入口、重点区域、人流量密集场所、学生安全、校园欺凌以及教学秩序规范。少有学校将此引入课堂教学。
“传统点名浪费时间,准确率不高。但是有了人脸识别系统就没有这些问题了,从进教室那一刻,学生往那一坐,它就已经全程进行识别了。"中国药科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主任许建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两间教室进行试点(人脸识别系统),如果好的话就会全校推广 。"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缺乏自控能力,上课效率很低。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有效监控,或许能提高课堂质量。"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学生陈睿(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该校大部分学生对此表示理解,“毕竟如果你上课认真听讲,也就不用担心人脸识别暴露出你的问题。"
尽管学校和开发公司的初衷都是“保障校园安全和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严密的“监管"仍存争议,不少人质疑新技术涉嫌侵犯隐私。
“如果只是用于校门、宿舍等地方,确实是为学生提供了便利,不用随时带校园卡。另外外来人员也不能随意进出校园。"中国医科大学就读的大二学生刘宇(化名)告诉界面新闻,“目前人脸识别进教室还在试点,如果确定全面覆盖的话,也的确会有些担忧,或多或少有被监控的感觉。"
刘宇认为,“学校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之前,至少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并明示如何保证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的一名学生则表示,“用人脸识别来提升课堂质量,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学生自觉。"
“很显然,在教室里安装监控,全天无休地对着学生,适时采集学生的表情、动作,这是把学生当作‘犯人’,时刻监控。这种做法的反教育性质是十分明显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之所以会得到一些教育管理者和学校的追捧,是因为有的教育者和办学者忘记了教育是什么,只是考虑怎么管理方便,以及怎样提高成绩。
"赞成安装者不妨设身处地思考,假如自己的办公室装上人脸识别系统,自己发呆和打哈欠都被监控,被用来分析工作态度,自己会是什么态度。"熊丙奇称。
对此,开发该系统的旷视科技发布声明称:近日网络上出现的一副课堂行为分析图片,为技术场景化概念演示。旷视在教育领域的产品专注于保护孩子在校园的安全。并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种场景中,旷视会坚持正当性、数据隐私保护等核心原则,接受社会的广泛建议和监督。"
许建真则表示,校方已向公安部门和法务部门咨询,教室属于公开场所,因此不存在侵犯隐私的说法。
在熊丙奇看来,“在我国中小学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全神关注投入学习,二是避免安全纠纷。而大学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主要目的则是防止‘逃课’,解决学生不愿意上课的难题。"
“但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习兴趣,这是能靠监控技术解决的问题吗?"熊丙奇认为,为什么有一些大学生“混学",关键是有的教师“混教"。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各种技术手段,表面上学校重视课堂教学了,但缺乏吸引力的教学,加上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是装着认真学习的学生。
“如果单从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看,该校教务部门不出意外会建议所有教室都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但是,如果从尊重学生隐私,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出发,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是需要慎行的。"熊丙奇告诉界面新闻,支持安装监控者把教室简单地类比于普通公共场所是不够合理的。
熊丙奇认为,“虽然公共教室是公共空间,但它是供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活动的,在课堂教学时,师生的行为,对同一间教室的师生,不是什么隐私,而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监控所有学生(以及教师)的行动,并对学生行为进行分析,就可能导致学生的信息被泄露。"
“教室里可以安装监控,但是应该只在两种情况下使用,一是用于作为考场时,监控考场秩序,二是在得到教师和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直播课堂教学,与其他学校、课堂共享教育资源。"熊丙奇称。
武汉大学(深圳)心理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戴影频同样认为智能技术进校园需谨慎,“信息化、大数据经常会形成一种权力,对身处其中的人造成一种不自觉的深入控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表示,教室虽然是公共场所,但是监控下的教师和学生都不是真实的状态,“大家从专业角度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在教室里是不能装监控的。这是原则,首先是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同时也不让课堂处在一个被控制的状态。不遵循这个原则,学生就可以在教室里作假和伪装,教师也可以伪装业绩,那么真实的教学就不可能发生。"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王鹏)记者从中国红十字会了解到,由中国红十字会和苏州大学联合创办的红十字国际学院日前在江苏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