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那年的“巴白鸡”

德阳晚报 2019-09-02 08:30 大字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的生活仅仅能够吃饱,还不能吃好。过个生日,就一个白水煮鸡蛋。有点文艺范的家长会在鸡蛋上写一句“又长一岁了!”或“生日快乐!”。

我家当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院坝很宽敞,老外婆就开始养下蛋鸡。隔夜的剩饭剩菜都有点馊了,于是馊饭就喂鸡了,喂鸡的目的不是为了吃鸡肉,而是为了捡蛋。

那时候很多河南人开始走街串巷卖鸡娃,有一天河南老乡开始吆喝:“买小鸡,买河南小鸡,买巴白小鸡……”于是我外婆就买了两只巴白鸡(巴西白鸡)。河南人很聪明,货郎担里拴着一公一母的巴白鸡,看上去比我们当地的土鸡大了许多。

我家的两只巴白鸡长到半大时,其中一只公鸡被黄鼠狼拖走了,只剩下一只母鸡。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后,一不小心就把巴白鸡踩了一脚,于是巴白鸡从此成了瘸腿鸡。

瘸腿巴白鸡很励志,努力下着鸡蛋,三天下两个蛋,从来不偷懒。巴白鸡下的蛋比鸭蛋还大,一个鸡蛋就可以做一盘春芽炒鸡蛋。

这只瘸腿的巴白鸡给我家下了五年的蛋,大概下的有一千多个。那会儿一个鸡蛋一毛钱,十个鸡蛋一元钱,一百个十元钱,一千个鸡蛋就是一百多元钱。别小看一百多元钱,我们几姊妹的学杂费都出在巴白鸡身上。

后来巴白鸡老了,下蛋的频次越来越低,加之腿脚不利索了,我们开始商量怎么办。于是问题出来了,一家人开始讨论巴白鸡的去留,一种意见是杀了炖汤(老母鸡炖汤补身体);一种意见听天由命;一种意见是尽快拿到市场上去卖了。从此以后,我再也看不到巴白鸡的身影了……

新闻推荐

生活从瓷悦

□冯彦伟陶瓷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时代的“晴雨表”,打点着每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结,默无声息地表现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