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新成语,“新”在哪儿

金昌日报 2019-08-26 08:30 大字

什么样的四字词语可以看作新成语?从地方历史和民间传说中脱胎的四字词语能不能算作新成语?“网络成语”有没有生命力?近日,省中华成语研究会在江苏省如东举办的首届中华新成语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学者围绕着新成语概念的厘定、在中华成语体系中的价值、新成语的传播与推广等议题展开探讨。

千百年来

成语始终在“新陈代谢”

“与汉语词汇系统的其他成员相比,成语尽管具有非凡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但依然是富有活力的变量。自古及今,成语一直与时俱进,处于持续的新陈代谢状态。可以说,新成语的诞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语言创新的客观需要。”苏州大学文学院王建军教授认为,成语的“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对上古成语而言,中古成语就属于新成语;对中古成语而言,近现代的成语无疑又是新成语;对源远流长的本土成语而言,初来乍到的外族成语如“火中取栗”“天方夜谭”“象牙之塔”就是新成语。因此,在汉语成语的聚落中,新老成语彼此颉颃,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

收录4600多条成语的《汉语成语词典》显示,产生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和元明清的成语分别占总数的68%、15%、9%、6%和2%。可见每个时期都有“新成语”产生,每个时期也有不少冷僻的成语淡出。河南大学文学院刘永华教授举例说,像“实事求是”“一穷二白”已被收录进《汉语成语词典》,人们很少会意识到它们产生于现代。王建军说,一些过于生僻清冷的死成语则可以“下课”了,如“防意如城”“负笈担簦”“鹪巢蚊睫”“醯鸡瓮里”等。

“网络成语”

其实是种“语言游戏”

“成语是熟语的一种,是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炼性、色彩的典雅性、基本‘四字格’、一般有出处、使用频率高是成语的基本特点。”省中华成语研究会会长莫彭龄教授说。

怎样的成语才能算作新成语?早在2002年,著名学者史式先生给出定义:“新成语”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以后才在书面上大量出现的成语。一般有三大来源:一是随着新事物的涌现而出现,如“对号入座”“鸟枪换炮”等;二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而传进来的新成语,如“拍板成交”“旧瓶装新酒”等;三是原在口头上流传,随着白话的文艺作品而进入书面的新成语,如“煞有介事”“摆龙门阵”等。

莫彭龄认为,新成语就是新认定的成语。一种是在社会发展中涌现的新词语,反映新生事物,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另一种是从历史文献、民间故事中挖掘出的新成语,尤其是在地方文化中挖掘出的新成语。华东师范大学陈璧耀先生认为,新成语就其结构而言,似以四字格为唯一的收词范围为宜。

刘永华将当代新成语的收录范围界定为从改革开放起到当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汉语词汇非常敏锐地反映和记录了这一宏伟过程。新成语有可能来源于当代,如“游戏规则”;也有可能来源于古代,但在古代频率很低,不能被称为成语,只有在当代使用频率高到可被称为成语的程度,如“虚谈废务”。

目前,网络世界充斥着“不明觉厉”“细思极恐”“十动然拒”等所谓的网络成语。王建军认为,这些词语既有违语法常规,亦无美感和规律可言,与其说是新成语,倒不如说是一种语言游戏,组合太过随意,也缺乏典雅性,社会认可程度低。

此外,一些反映社会热点事件的四字格词语,如“正龙拍虎”“刘谦换壶”“林清窃卷”等虽喧嚣一时,但由于太过直白、时效短暂,极易因事过境迁而被大众遗忘,正式升格为成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方言成语”

有望成为新成语

研讨会上,学者们提出了一种“方言成语”,即在局部地区使用、源自各地方言和民间传说的四字格词语。这些词语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意义上也有整体性,但结构往往松散,具有一定传播范围和知晓度,如“搞七捻三”“七拼八凑”“颠三倒四”“智女掘港”“水漫金山”等。王建军指出,这些四字格词语有的已被列为成语,比如,“煞有介事”原是吴方言中的一个口头用语,后借助文学作品流行开来,最终被吸收为成语。

莫彭龄列举出“智女掘港”“纸城铁人”两个带有浓郁江苏地方特色的四字格词语。“智女掘港”来自如东民间传说,讲述渔女明珠在古扶海洲(今如东)挖掘渔港的动人故事;“纸城铁人”反映的则是南宋末年,常州军民誓死保卫常州城的英雄事迹。“智女掘港”和“纸城铁人”在如东和常州两地流传极广,代表了城市精神,传播了正能量,“这两个词语对于传承地方悠久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均具有重要意义。”莫彭龄建议将“智女掘港”“纸城铁人”列为新成语。

“四梁八柱”“一枝独秀”“红颜知己”“与时俱进”“迷途羔羊”“打虎拍蝇”“洪荒之力”……与会学者们列举出一些人们经常使用的新成语。王建军说,这些词语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与传统的成语一脉相承,已具备成语的基本要素,只待学界或相关辞书确认即可获得“合法身份”。刘永华则认为,对于新成语的认定,应考虑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确立的“例不十,法不立”的惯例。即认定一个新成语,应当在语料库中有十个以上用例。

“一个四字格词语社会使用频率越高,认可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进入新成语的行列。当然,新成语最显性的依据,就是进入成语辞书。”莫彭龄说,本次研讨会对一批反映新事物的新成语进行认真讨论,将在讨论成熟后形成推介意见,向社会公布,为成语辞书编撰者提供参考。

(选自《新华日报》)

新闻推荐

相声圈子背后的故事

《笑死你的相声圈》封面张作稳文/图每一个天津人都熟悉相声,在天津,你不用刻意去听、不用刻意去找,从早年间胡同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