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处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东营日报 2019-08-23 10:32 大字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据考证,“处暑”一词,最早出现在《国语》中。西汉《淮南子天文训》明确将“处暑”列入二十四节气。“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23日18时2分迎来“处暑”节气,标志炎热暑天即将结束,逐渐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情况将出现转折,气温开始逐渐下降。

暑期至此而止

据汉代《孝经纬》:“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秋者,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后十五日,斗指申,为处暑,言渎暑将退,伏而潜处也。”北宋《太平御览时序部》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后五日,天地始肃,后五日,禾乃登,修宫室,坯垣墙。”元吴澄编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

从这一天开始,副热带高压开始南退,来自蒙古高原的冷高压开始影响我国北方,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高气爽的季节即将到来,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和西南高海拔地区天气也开始凉快起来,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有“处暑中,向秋节,浣故制新”的说法,过了处暑就到了秋天了,需要准备换季的衣服了。

处暑后,“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唐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天气逐渐转凉,天高气爽,木即将哀怨、虫声即将变愁声。雁南飞,月寂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另据《历书》:“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虽已入秋,天气依然炎热,燥热的“秋老虎”威风依旧,还要经历大约18天的流汗日。

处暑三候

古人把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东汉郑玄说:“鹰祭鸟者,将食之示有先也。既祭之后不必尽食。”

二候天地始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肃清后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瓜粱之属皆禾也。成熟曰登。”天气肃杀后,庄稼才有收成。

节气习俗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处暑有吃鸭子的习俗,其因是老鸭味甘性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当日,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记者 牛盼盼 整理

新闻推荐

教育部:学前教育法计划列入明年立法计划

8月22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京举行,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学前教育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