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半小时就业服务圈” 吉林打通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日,通化市第682个农村就业服务平台在东来乡搭建完毕,当日就有农民工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仅是吉林省各地正如火如荼建设“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的缩影。
为进一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2018年,吉林将建设“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建成农村半小时就业圈基层平台5927个,覆盖率达96.5%,再建设214个,即可完成全覆盖。届时,该省农民工均可借助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平台,享受优质、便捷服务,更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半小时半径就业服务触手可及
“要不是有镇里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的帮助,我现在可能还在家里待着呢。”26岁的彭程宇来自延边州敦化市黄泥河镇清胜村,去年在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的推荐下,顺利进入镇上一家机床配件厂工作。他笑呵呵地说,在该厂上班干净、不累,赚钱也不少。村里很多像他这样的年轻人都受益于“半小时就业服务圈”的便捷,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足不出村,就业有人管、失业有人帮、创业有人扶、维权有人助,这样的“半小时就业服务圈”让很多农村劳动者津津乐道。在敦化,16个乡镇级工业集中区均建立了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人力资源市场,在其开发的“公共服务智能平台”上,每年都有2000多人求职应聘,1000多人申报培训。
“为促进和规范服务圈建设,去年,省人社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2018年度“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建设工作的通知》。”吉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按照文件要求,在行政村或农村就业需求突出的工业园区和集散地建设以半小时路程为半径的“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建设规模与就业需求相适应,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具有较高素质的专兼职人员。同时健全业务服务台账和动态数据库,能够向劳动力提供就业咨询、信息发布和就业对接等服务。
服务圈建设亮点纷呈
在扎实推进服务圈创建工作的同时,吉林市就业服务局创新延伸其服务功能,选择劳务输出基础好、覆盖面广的自然屯,在超市等农民工聚集场所建立信息板、电脑、宽带一应俱全的“农村就业创业信息超市”,其内用工信息、创业信息和培训信息实时更新。
通过这些特殊的“超市”,只要扫描二维码或关注吉林市公共就业服务微信号,农民工就可以查询政策、培训信息,向用工单位投递求职简历、参加网络招聘会及接受职业指导师“一对一”指导,并与域外企业进行远程面试、招聘对接等。
目前,吉林市已在五县四区建设“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1369个,约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8.92%,同时建成“农村就业创业信息超市”354个。这些建在村民家门口的服务平台,已累计发布各类岗位信息和培训信息11.14万条,开展职业介绍7025人、职业指导2506人、农民工技能培训7856人、创业培训1107人,提供创业服务6479人,成功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2万人。
辽源市的服务圈建设也同样非常有特色。按照“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要求,该市整合各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公共就业服务资源,以求最高标准科学建设,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目前,该市30个乡镇已建成138个“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创建率100%。
为丰富服务内容,辽源市借助服务圈平台,常态化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持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下沉,免费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创业推荐、用工登记等公共就业服务。其中,网络信息化管理更是一大亮点。该市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并将就业信息网络向乡镇、村延伸,把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登记、培训求职需求、政策落实情况等信息全部纳入网络管理平台。同时,该市还实施了市、县区、社区(乡镇)、村“四级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工程,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和其它单位招聘信息,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已成功推动16.94万名农村劳动者实现转移就业。
吉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将继续推动“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建设,将其作为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和增收脱贫的有效抓手,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新闻推荐
□记者张忠德报道本报青岛讯8月16日,继“北京千人团干杯西海岸”、青盐铁路“啤酒节专列”等活动之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