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济宁晚报 2019-08-20 10:02 大字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价值理想走向价值规范与价值原则,使培育的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逐步向“生成式培育方式”转变,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培育的方法论。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落细、落实,增强其实效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美好物质生活有强烈追求,对于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更为强烈。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弘扬核心价值体系与道德规范,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有的新作为。

如何以科学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影响当代青年的成长,这既是关乎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大课题。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过度关注自身利益,忽视国家、社会与集体利益的不良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学生“具有道德”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在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中进行甄别与选择。因此,面对当下文化价值、信仰理念多元的社会现状,迫切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与学生的期盼与诉求相融合。

新闻推荐

农村网点覆盖率达95.22%快递服务将扎牢扎稳农村末端

农村网点覆盖率达95.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