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那些从立秋开始的回忆?庆燊

池州日报 2019-08-20 09:54 大字

今年秋早。还是热辣辣的8月初,就立秋了。在24个节气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立,是最关键的时间节点,它们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从这一天开始,暑热开始悄悄撤退,即便是8月的天气,细细体会,早晚的风里,总有着若隐若现的一丝凉意。

在重视节气时令的老人们心中,立秋是个隆重的日子。人们常常念叨的“四时八节”就包括了立秋,在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记得小时候,立秋这天母亲是要包饺子的,叫抢秋膘。因了酷夏的损耗,人体的气血精津都衰微了,从立秋开始可以进补了。这一天,母亲会鼓励我们多吃,邻居家的孩子们也会相互串门子去抢吃饺子,这也叫抢秋膘。

母亲去世十几年了。这些年里,我都是遵从南京本土习俗,在立秋的前几天买一个大大的西瓜,立秋当日破开来吃,就叫啃秋,又叫咬秋。江南地域,即便立秋了,也还常常是酷热难当。吃瓜既可以消暑,又象征把秋天咬住了。只是前些天,与一个近二十年不见的老友重逢,他却还记得抢秋膘的饺子,说起母亲过世,唏嘘不已。

除了抢秋膘,北方立秋还有晒秋的习俗。

在北方那个小城,一条大河穿城而过,人们临河而居,虽是城里居民,可却还有着难以割舍的土地情结。那个时候,城市也不是现在这般高楼林立。我们住在平房区,家家都是小院子。我家靠着大堤,院子尤为深阔。小路两旁是四四方方八仙桌面大小的一畦畦菜地。秋天时母亲一边采摘当食的蔬菜,一边选最好的好好保护起来。倭瓜是老绿色的,皮硬硬的,懒洋洋地卧在那里。丝瓜在墙边的架上垂挂着,壳儿已经由黄变黑,等到深秋时,壳儿硬硬的,母亲把它摘下来,把它的壳小心剥去,然后敲打出那些黑黑硬硬的种子。晒干晒硬的丝瓜瓤,被截成一段段的,用来刷锅刷碗。

收获的范围,由小院向外延伸,一直抵达到河心高地。那里有邻居们栽种的玉米高粱和芝麻。哥哥们带着家里洗澡用的大铁皮盆横渡过去,把玉米棒子掰下来装进大盆,一手拉着那沉沉的大盆横渡回来。他们很骄傲,这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超好的水性。芝麻连杆砍下绑成捆,也放进盆里拉回来。玉米秆也砍下来捆成捆,直接拉着渡河。然后晒在河滩,干透了扛回家,靠墙码好,可以做引火柴。芝麻则是要在院子里摊开晾晒,干透后敲打出黑黑的芝麻,城市里没有油坊,种植面积也有限,收获的芝麻就被母亲收在大瓶子里,做食品的配料。偶尔母亲倒出一小碗炒熟,放点细盐,一起捣碎。这种芝麻盐拌凉菜也好,直接吃也很香。

从立秋那天开始,院子里的台子架子上,都有各种色彩的果实晾着晒着,邻里间你送我一碗黄澄澄的大豆,我还你两捧火红的干辣椒。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用一双勤劳的手和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为生活增添了许多的甜蜜,为每一个秋天涂上了富足的色彩。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这个嫩寒初生的日子,我在江南依旧葳蕤的浓绿中,回忆我故园的山野,赤橙黄绿的遍布,秋虫声起,雁掠长空。一缕谙熟而温暖的秋思,借长风高送,依依入怀。

新闻推荐

消夏更有文化宴 王亚宏

在炎热的夏日,人们除了空调、WIFI、西瓜外还有更多的选择: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文化市场在这个夏天交出了一份漂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