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与掌故
■王家年
我喜欢读笔记与掌故,特别是旧笔记,了解古人的情趣,是一种享受。
笔记,旧时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所读笔记大致分为:鬼神仙怪类笔记,这种题材一度十分盛行,如《博物志》《搜神记》《酉阳杂俎》《阅微草堂笔记》等;历史掌故类笔记,记录掌故遗事、民情风俗、人物轶闻和山川景物等,如《隋唐嘉话》《涑水记闻》《归田录》《梦粱录》《辍耕录》《菽园杂记》《七修类稿》等;考据辨证类笔记,如《封氏闻见记》《资暇录》《梦溪笔谈》等。
唐宋元明清一路而来,历代都有人在说掌故,且能说得妙趣横生。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这是王仁裕编撰的《开元天宝遗事》中的段子。魏征“尝取急还奏曰‘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在外装束悉了,而竟不行,何因由此消息?’太宗笑曰‘当时实有此心,畏卿嗔,遂停耳。’”这是刘肃的《大唐新语》里赞颂唐太宗从善如流的细节。像《鹤林玉露》《武林旧事》《容斋随笔》,一直到明清的《扬州画舫录》《啸亭杂录》等史料笔记,都是掌故丛书,皆有令人目不暇接的逸闻趣事。
笔记所载,多是琐碎片断,因有闻即记,较官修史籍更生动真切,其中不少资料还为正史所不载。但是,笔记也记录了一些传闻不确、考订不严的东西。正式把笔记用于书名的始于北宋的宋祁,著有《笔记》三卷。明人胡应麟将笔记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
明末清初的余怀,写了本《板桥杂记》。板桥,江苏南京长板桥。自东向西,过了板桥,就是旧院。这里“妓家鳞次,比室而居”。杂记中,记雅游,记丽品,记轶事。余怀将见闻写成书,据实记录。时至今日,这书成了难得的史料。如其所记:秦淮灯船毕集,“火龙蜿蜒,光耀天地”;夏日,裙屐少年提篮挈盒,高声唱卖:“逼汗草,茉莉花”;市肆精洁异常,香囊云履,名酒佳茶,饧糖小菜,箫管瑟琴,并皆上品;“丁继之扮张驴儿娘,张燕筑扮宾头卢,朱维章扮武大郎,皆妙绝一时”等。这都有助于了解当年秦淮的风俗民情。
事物总是不断变动的,常在人们不经意时变动。如当时没有留下记录,不久时过境迁,也就鲜为人知了。爱写笔记的,不妨将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雅俗兼收,巨细不漏,记录详情,保留原貌。由于它真实,生命力就强;由于它详细,可读性就大。这样写,当时似乎无用,而将来也许有益。
当代有人爱写笔记,写得很好。黄裳在《珠还记幸》中写道:他收到抄去的几十张纸片,是他多年收集的名人墨迹,其中有梁漱溟、胡风、吴晗、钱钟书、杨绛、郭沫若、朱自清、茅盾、马叙伦等人的。这些不仅是精美的书法作品,而且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他将收集的资料娓娓道来,使人爱读,读了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极受欢迎的巴金《随想录》,也算是笔记之一吧。笔记,当然不如长篇巨著般严谨,但大有大的用处,小也有小的用处。若干年后,这些笔记兴许比《板桥杂记》更有意义。
我平日也好读掌故,常留意对掌故的论述。掌故最早为官名,亦称掌固,西汉开始设置,属太常,主要职责是“熟习礼乐制度等典章故事,备咨询”。后来把各种关于典章制度及相关人物的遗闻轶事称为掌故。知堂老人喜读笔记,他在《秉烛谈》的“曝背馀谈”一文中把笔记分成几类:“其一是卫道,无论谈道学或果报。其二是讲掌故,自朝政科名以至大官逸事。其三是谈艺诗话与志异文均属之。其四是说自己的话。”在同书另一篇“谈笔记”的文章中,知堂又说:“与这种神怪报应相反而亦为我所不要看的有专讲典章掌故的一类,如《啸亭杂录》《清秘述闻》《郎潜纪闻》等,无论人家怎么看重,认为笔记中的正宗,这都不相干,我总之是不喜欢,所以不敢请教,也并不一定是看不起,他们或者自有其用处,实在只是有点隔教,和我没有什么情分。”
掌故的论述,最为全面的要数瞿兑之为徐一士的《一士类稿》所写的序言,是一篇“掌故学”概论。瞿在序言中说:“从大体来说,通掌故之学者是能透彻历史上各时期之政治内容,与夫政治社会各种制度之原委因果,以及其实际运用情状。”这是知堂老人所不喜欢的内容。瞿兑之提到的几种清代著名的掌故笔记,有《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认为这些笔记作者“所处的地位又多是便于考究朝章国故之类的,所以隶事立言,大都能不悖于著述之例,绝不是泛泛传闻可比”。
掌故虽然本意是指典章制度,但往往不限于此。瞿兑之将清代掌故笔记的内容分析概括为三类:“一是记制度风俗的变迁,或是记某种特殊制度风俗。一是记某人的事迹,或是关于某人的佚话。一是记某事的经过,或是关于某事的特点。”
掌故就是了解沿革、记录事迹、留存轶闻,用宏大叙事中多余的素材,做一点并不多余的事情,反映的都是历史关节、人生片段、世相掠影。掌故关注重点在近代以来、百余年内,宜以写人和叙事为主,梳理、考证旧史,当多用罕见材料,道人所未道,并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这一点,正是掌故区别于其他历史文献的重要特征。
无论古今中外的读者,都爱看笔记,读掌故。今人也有写随笔记录的,读来却大不如从前人写的笔记了。
新闻推荐
日前,重庆某女司机与一名男司机因行车纠纷互扇耳光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关注。目前,事情虽告一段落,但引发人们关于文明素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