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更新换代的日子

青岛早报 2019-08-20 06:29 大字

提起电话,我永远忘不了一件事。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电话还是稀罕物。我任教的学校校长室有一部电话,锁在一个木匣子里,拿起听筒接听来电没问题,往外打电话则必须开锁。学校规定,教师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准用学校的电话,尤其禁止打长途电话。

有天我接到电报,远在青海的岳母过世了。当时我正送毕业班,无法脱身,只能由妻子独自回去奔丧。那天,我陪妻子到上海,夜里近十一点钟她终于挤上了上海开往西宁的列车。回校后,我有一百个不放心,左思右想,还是打个电话问问吧。来到校长室门前,却没有勇气敲门,犹豫再三,还是转身返回了。回到办公室,我怎么也定不下心来,又向校长室走去。反复多次,依然没好意思开口。现在,每每想起此事就五味杂陈,内心感受无法言说。

90年代中期的某天传来好消息,邮局出台新政策,十户以上集体安装住宅电话的,初装费优惠,送一部电话机。学校工会组织十余个教师提交了申请。很快,邮局就派人分别上门安装电话了。

家里装了电话,虽然花了数千元初装费,每月还要花百余元的话费有点心疼,但一想到以后打电话再也不用求爷爷告奶奶了,还是满心欢喜。果然,遇到什么急事,与同事及亲朋好友联系起来方便多了,逢时过节也能打个电话给青海的亲人拜个年。电话,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90年代末,我第一次拥有了手机。说起那个手机,还有一段小故事。那年,我调到另一所学校,校长为了联系工作方便,几次三番动员我买手机,说是可以带我到他朋友开的手机专卖店弄个进货价。后来,我花了四千余元买了一部诺基亚手机。

那时候手机尚未普及,我将手机挂在皮腰带上,感觉很气派很有面子,特别是到乡下走亲戚更是经常被人羡慕不已。有了手机,不仅自己方便,亲朋好友有个急事难事需要打电话,也会借用我的手机。甚至在学校寄宿的学生也用我的手机与家人联系。至今,当年那些学生谈论起这事,仍然充满感激。

跨进新世纪后,手机已是普通百姓的日用必需品。我那部旧手机功能和款式早已落伍,再用显然跟不上潮流了,又换了一部三星手机。截至2017年,我一共换了五次手机,还开通了微信和移动支付。妻子的情况和我差不多,也换了三部手机。儿子是2014年有了手机,去年也换了一部新的。

自从我们一家三口手机不离身,家里的电话座机平日里基本处于悄无声息的状态,多年前就被妻子到邮局停掉了。如今,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蜷缩在客厅一隅,似乎在默默诉说着什么。

由当年装家庭电话机时的兴奋激动,到频频更换手机,直到停掉家里的电话座机,国民经济的高速运行,时代的飞速发展,百姓生活的日益美满,让我生出了太多的感慨。其实,我家更新换代的何止是通信工具,衣食住行各方面与当年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每念及此,我心里就充满了感恩之情。

新闻推荐

越来越……

□代银河越来越小……一我把诗歌写得越来越小每个字句如同河滩一颗颗沙粒这些沙粒上应天时下接地气每一粒都能读出:春恩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