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巴金《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出版 从笔迹浓淡和涂改痕迹中感受巴老真实心路

华西都市报 2019-08-19 02:04 大字

从笔迹浓淡和涂改痕迹中感受巴老真实心路 巴金《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

大文豪巴金(资料图片)。

巴金《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

手稿,保留着作家的心绪情感与生命体温,看字与词的修改、笔迹浓淡的变化,最能体会作家情感与思想的轨迹。手稿,还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稿纸上的格式、体例,或者字体、笔画等,都能体现手稿创作的时代背景。手稿的价值非排印后的文字所能比拟,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积累,手稿的收藏价值与意义会更加凸显。

2019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在上海书展期间,新书《〈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推出。

这部手稿

是由巴老家属捐赠

很多人都读过巴金的许多作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到过巴金创作时的手稿。巴老曾说他的《第四病室》“是在蚊子的围攻下写成的”,这是什么样的创作背景?手稿和书有什么不一样?

《第四病室》手稿由巴老家属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从这些手稿字里行间的气韵及反复涂改的痕迹,能更接近巴金先生创作时最真实的心路历程。《〈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出版方华文出版社表示,《〈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的出版既是对巴金经典作品的纪念,也是更接近作品本源的再现,读者可将其视为一片心迹,从中感受历史的厚度与时代的气息。分享会现场,还有热爱巴金的读者从异地赶来。

新书分享会上,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谈到,学界对巴金在抗战以后的创作研究并不充分,继2005年推出《寒夜》手稿本,随后又出版《憩园》手稿本后,《〈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的出版让“人间三部曲”手稿本得以出齐,为广大近现代文学研究者和公众提供了一手史料,对于推动巴金创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周立民说,“因为战乱、社会动荡等各种原因,20世纪初期现代文学手稿保存不易。如今,手稿又在逐渐退出书写舞台。《第四病室》为巴老难得保存完整的手稿,隐藏着众多写作信息甚至秘密。”

手稿系巴老

1945年写于重庆

《第四病室》是一部日记体小说。1944年5月、6月间,巴金住进贵阳中央医院三等病房,他以此为背景,虚构了一个姓陆的青年,因病住进了国民党政府开办的医院的第四病室,陆姓青年亲眼目睹工人、农民、城市贫民在第四病室中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小说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社会底层的众生病苦图,用金钱正在支配人间关系的酷烈现实,张扬着对于人间情怀和人道主义的呼唤。

1961年,巴金谈《第四病室》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最近翻出一九四五年在重庆写的《第四病室》的原稿。那些用毛笔写下的歪歪斜斜的字在我的眼里显得非常亲切。我想起我那个时候的生活,我想起小说中的故事,我想起‘第四病室’本身。我的确住过这样的病室。小说《第四病室》其实是真实生活的记录。……小说写出了我过去的那段生活。不过任何时候我翻开书,我看到的都不是自己,都是当时同我在一起受苦的那些人,还有我们在其中受苦的那个社会。我还记得小说写好交出去的时候,出版公司要我写一个简短的‘内容提要’作广告的底本,我便写了这样的话:作者让一个简单、朴实的年轻人为我们叙述一些痛苦的故事。第四病室,一个阴暗的角落,人们在受苦、挣扎、死亡,不管另一些人怎样企图改善他们的命运,但是友情也在这环境中生长,人与人互相接近,甚至死亡和离别也不能分开他们,阴暗的病室被这友情着亮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上海报道

新闻推荐

污水不再犯雨水各走各的道

浙江已有95个镇(街道)、210个小区和32个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零直排区”自2018年5月,浙江全面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以来,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