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专家陈笑霖 历半世纪“江河人生”筑坝安澜 点亮中国

华西都市报 2019-08-16 05:11 大字

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专家陈笑霖 历半世纪“江河人生” 三峡三期厂坝厂房。

图1:丹江口水库。

图2:黄龙滩水电站

三峡大坝。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翻开中国水电建设的史册,葛洲坝、三峡是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两座丰碑: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开启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上世纪九十年代,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将中国筑坝技术推向世界一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水电开发大国向水电开发强国转变,这其中离不开以陈笑霖为代表的水电专家的奉献。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水电专家,陈笑霖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在了大江大河之中——从丹江口、黄龙滩、葛洲坝、再到三峡,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到三峡指挥部唯一的女性指挥长和总工程师,陈笑霖亲历了新中国水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

虽然已退休20年,但一谈到自己奋战一生的水电事业,耄耋之年的陈笑霖仍然对细节记忆犹新:“我们以前画图纸,没有电脑,完全是手工操作,如果一个数据要修改,那就要连夜加班。葛洲坝是长江第一坝,当时,每天和工人师傅一起待在基坑里。遇到问题,就结合现场实际,解决施工问题,节省一分一秒,确保设计的质量。”

回顾这数十年的江河人生,她更愿意人们记住的是自己参与的水利工程,而不是陈笑霖这个人。

江河人生

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的陈笑霖,从丹江口水库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水电工程建设生涯。

22岁投身水电 她把关的工程可“免检”

1958年9月,在汉江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下游800米处,开发治理汉江的关键工程——丹江口水库正式开工。1959年,从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毕业的陈笑霖,从这里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水电工程建设生涯。

丹江口水库是新中国水电建设第一轮高潮的代表工程,陈笑霖在这里度过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10年。直到今天,60多岁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依然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重要支撑,被誉为中国“最坚强”的水电站。

1969年4月2日,在汉江最大支流——堵河,黄龙滩水电站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当年,陈笑霖从丹江口转战黄龙滩。

她回忆说,“我在丹江口、黄龙滩都是搞基础处理验收。以前画图纸,没有电脑,完全是手工操作,如果一个数据要修改,那就要连夜加班。”

从丹江口工程到黄龙滩工程,陈笑霖已经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成熟的质检技术员,而她的水电建设战线也从长江的支流转向干流。

1976年,正值葛洲坝建设的高峰期,陈笑霖跟随黄龙滩水电建设大军来到葛洲坝,并成为工程质检部门的负责人。十余年一线奋战经历,让她对基础“把关”有着深刻的认识:“质量控制必须要依靠基层的工人,他们比我们更熟悉施工的条件,例如开挖、沉降、保水等等。我们有理论知识,工人师傅也要听取我们的建议,二者结合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从1976年至1988年,陈笑霖带领的工程质检部门为葛洲坝工程“保驾护航”。陈笑霖以工作严谨、质检严格著称。负责验收的设计方,看了她负责把关的单元工程,非常满意,一次次下来,对她产生了信任。设计方说:“我相信陈笑霖,她一定能搞好。”因此,陈笑霖把关的浇筑部位,都成了“免检产品”。

对于自己肩负的责任,陈笑霖容不得一丝含糊,“当时,我们的质检部门就等于代表国家的部门来验收一样,我们必须要严格把关。”

回首自己在长江干流上奋战的第一个工程,陈笑霖说:“现在经常说价值观、诚信,其实,老一代的葛洲坝水电建设者,从工人到技术干部都不讲假话,实事求是,从设计到地质都是按照他们的本职业务来要求。”

大国重器

三峡工程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工程项目。

三峡大江截流 她成为工程唯一女指挥长

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30分,随着最后一车石料倾入江中,长江三峡上游围堰截流成功,左右两道戗堤完全连接在一起。葛洲坝集团公司上游左岸总指挥和右岸总指挥,在合龙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身后,参加截流的工程人员纷纷挥舞着手臂,喝彩和欢呼声响彻云天。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工程项目。在三峡工程建设中,葛洲坝集团作为三峡工程的主力军,承担了65%以上的施工任务,而陈笑霖作为首批骨干,成为三峡指挥部唯一的女性指挥长和总工程师。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存在截流水深大、截流流量大、河床覆盖层厚、截流抛投强度高、截流期间有严格的通航要求等难题,是世界水电史上截流综合难度最大的工程,因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三峡的平抛垫底解决了深水、大流量截流的难题,葛洲坝集团作为施工方,在没有影响航道的情况下,控制得很好。”再谈到大江截流,一堆数据、流程从陈笑霖嘴中脱口而出,过去二十余年后,这些数据、那些场景她仍然了然于心,并保持着对质量控制的自信。

当时抛投的方案,都经过审查,每船的抛投,都有量的计算和施工的控制,抛前有水下地形图,抛后有测量。为了取得第一手数据,陈笑霖记录了两年,对洪水冲刷之前和之后的情况,都一一记录。正是有了提前的精心策划,正式抛投时才有充足的石料,有充足的船,达到了设计标准。葛洲坝集团大江截流指挥部做到了“安全、高强度、正点、壮观、有序”,创造了截流水深、截流流量、日抛投强度三项水电建设世界纪录。

在三峡奋战的日日夜夜,陈笑霖无心他顾。据说,在三峡建设时期,由于在质量控制等方面有突出的成绩,央视想对她进行采访,记者先后赶到围堰、调度室、骨料现场,不知道是陈笑霖特地“躲”记者,还是巧合,三次都没采访到她。后来,这也成了陈笑霖只喜欢踏踏实实做事,不喜欢接受记者采访的小故事。

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提法很好,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希望工程科技技术人员,既是工程师,又是技师。”

一生荣誉无数 她对此保持“无我”态度

1997年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那年已经60岁的陈笑霖是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物,因此无法按期退休。直到1999年,她才从一线退下来。

陈笑霖夫妇都是广东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一家广东的合作方想让她去工作,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葛洲坝把我作为代表,和葛洲坝的工人师傅们感情都非常深,我舍不得。”

作为葛洲坝集团乃至中国水电领域首屈一指的技术专家,陈笑霖退而不休,为水布垭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以及巴基斯坦NJ水电站等重点项目提供技术咨询,直到2015年前后,她才正式告别施工技术领域。

由于在三峡等工程中的突出贡献,陈笑霖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水电系统劳模等荣誉。谈到这些荣誉,她依然保持着“无我”的态度,“荣誉不是个人的,是我们葛洲坝的荣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荣誉。这样对年轻人才有激励。”

而对于时下经常提起的“大国工匠”,陈笑霖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工匠精神提法很好,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希望葛洲坝的年轻人,特别是工程科技技术人员,既是工程师,又是技师,达到‘双师’的水平。没有对工艺的理解,就提不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只有了解了工艺的整个过程,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年轻人不要怕苦,不要怕到现场,不能走过场,要深入到底,彻底把问题弄通弄透。”

/人物名片

陈笑霖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水电专家。

1937年出生于广东湛江,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专业毕业,1959年参加工作,先后转战丹江口、黄龙滩、葛洲坝、三峡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葛洲坝集团三峡指挥部唯一的女性指挥长和总工程师,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水电系统劳动模范、水电施工专家等荣誉。

新闻推荐

无法到曼谷,不等于无法到普吉岛 台风挡住不少游客出游路,酒店不给退款

旅客和线上客服的聊天截图。肆虐四天的超强台风“利奇马”走了,由此引发的机票酒店退款等奇葩经历却刚刚浮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