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理解世遗的人,最先富了
肖旭,脸谱艺术家、第十五届平遥县政协委员。
受访者供图 温涛家的剪纸铺子里的外国游客。受访者供图 2019年2月8日,游客在山西平遥古城内的马家大院里参观。 图/视觉中国
亲历者说
如果平遥没有走文旅发展的道路,我肯定就去北漂了。
我1982年出生于平遥的农村,当时县里还很穷,总是对外输出廉价劳动力。比如省城的人力车夫,随便抓一个可能就是平遥人。我们经常会去古城里玩,但印象里的古城也没有多好,城里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污水和粪便到处都是,好像并不比我们农村强。
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回来后,平遥人都很激动。但真正能理解申遗成功的意义的人,不到十分之一。那批人想办法创业、开店,很快就赚到了钱,最早富裕了起来。
我最早意识到平遥的魅力是在2001年。当时,我已经在古城里跟着老艺术家学了好几年脸谱艺术,虽然游客一直在增长,但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当时县城里的人对省城太原依旧有一种强烈的崇拜,觉得那里很繁华,生意好做。
那年“十一”前,我制作了一批脸谱拿到太原去卖,开始在一个大学门口摆摊,但是一天都没卖出去一个。无奈之下,我又带着脸谱回到了平遥,在亲戚的一家饭店门口摆摊。没想到5块钱一个的脸谱,很快就让我赚到了1500块钱,我真的很震惊。
也是在那一年,平遥举办了第一届摄影展,我是在去隔壁祁县的路上,看到旁边的黑色海报的,当时确实没看懂那是什么。但是旁边的祁县人在那里指指点点,“看,他们平遥又在瞎搞”。他们这么一说,我反而来了兴致,凑上去仔细看了看,还记下了日期,9月16日。
那一届摄影展,人其实没有特别多,但真的带给了包括我在内的平遥人巨大的改变。给我这样的手艺人的启发就是,平遥也可以有国际化的艺术活动,甚至我自己都可以开展。
摄影展是平遥举办国际文化活动的起点,之后的电影展、雕塑节又给了平遥许多新名片。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来到平遥,他们会带来观众,让这里成为一个文化基地。也有很多人发现,这里特别适合文化创业,有土壤,有氛围。
我是古城里第一个开文创产品店的,从2014年开始,我又发起了创意市集,每年都有近百名创意人带着他们的作品来平遥进行展示交流。
随着游客的增多,古城里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过度商业化。街道上太多各地小吃,以及哪里都能买到的小礼品,我觉得这样下去生命力就会减弱。但好消息是县里已经在着手整改,希望能有一个更有文化内涵的古城。
同题问答——冀太平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大的变化和进步是什么?
冀太平(平遥县原规划局局长):除了大家能看到的,城市的面貌,旅客数目等,其实停留在广大的平遥人心中的变化是巨大的。由于踏上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列车,和外界的交流如此频繁,他们的视野非常开阔,从内心和生活方式上都国际化了。很多店铺的老板,以前普通话都说不好,现在英语都可以很顺畅,这个变化是有很长远的影响力的。此外他们也已经不是只顾眼前的开门迎客,而是重视教育,重视文化。
新闻推荐
额尔古纳湿地巴尔虎蒙古族人传统舞蹈阿尔山国家公园阿尔山站海拉尔日出驰骋草原草原风光无限好这里有美丽的草原,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