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推行4年的“聚力计划”依然致力于推动劳动关系双方有效对话和互信合作,如今其模式又有新发展 “聚力”成长
情景再现“劳动关系双方对话不在一条线上”
对员工——工资、工资待遇、拿高工资、提升工资、好的待遇……
对企业——工作态度、服从管理、忠诚、服从公司工作安排、心态及执行力、有没有努力工作……
7月24日,在深圳宝安区人才园303会议室里,白板上的两张大白卡纸上贴满了蓝色、粉色、黄色便利贴,分别写着“员工最想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企业最想解决的员工思想问题是什么”两个问题的答案。
这是深圳宝安区福海街道总工会“聚力计划”启动会现场,白卡纸上的便利贴答案则来自辖区内参加这一劳动关系对话项目的6家企业的企业高管、工会代表和一线员工。6张圆桌,每家企业的6名代表分别围桌而坐。
“在不讨论的前提下,5分钟就收集到一块白板都装不下的信息,这就是这一游戏的主要目的——最短时间内确保每个人都说话。”深圳市总工会“聚力计划”首席培训师刘剑边将收集到的“答案”分类,边分析。
与“聚力计划”在深圳其他地方实行的情况类似,员工“实际问题”还是围绕着工资与待遇,“手上的钱少了”或者是“希望从钱袋子里扣掉的钱少一些”。
看到白板上“思想问题”的“答案”主要反映员工态度,刘剑提问道:“当员工被管理人员指出他工作态度不好时,员工心里在想什么?”
“不服气,直接离开”“你只给我这点工资,还要我怎么做”“我已经努力了”……台下,参加活动的各方代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是的,简单来说,就是管理人员的说法,员工并不接受。”刘剑总结了大家的观点,并继续提问,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管理人员给员工下工作态度不好这一定义,主要基于什么?是平时表现哪里不好?还是产品不好需要返工?
“没有标准。”几位代表异口同声回答道。
“如果是这样,那么双方对话并不在一条线上,起不到好的沟通效果。也就是说,要使沟通有效果,对话双方要有共识,确保是在同一条线上进行对话,确保对方能听懂。这就是‘聚力计划’培训目的。”刘剑说完,在场的36位代表,不论是企业高管、工会代表,还是一线员工,无不点头称是。
“聚力计划”再出发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深圳市总工会开展“聚力计划”项目以来,已有50多家企业参与,对超过20万员工产生积极影响。
此次福海街道总工会开展“聚力计划”培训,旨在通过集中研讨、参与互动、总结提升、实践运用四个环节,培养企业职工理性表达诉求的能力,使企业内部沟通持续改善,推动劳动关系双方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对话沟通机制和互信合作平台,从而保证企业内部对话渠道畅通,减少劳动关系矛盾,将劳动关系纠纷在企业内部得到化解,提高企业工会的履职能力和企业生产效率。
此次“聚力计划”培训,包含一次启动会、两次集中研讨、两次入企培训和一次总结会,从2019年7月起至12月止。据介绍,集中研讨每次两天,企业各方代表在研讨会上围坐在一起,就相关主题进行学习、交流与实践;培训团队围绕主题给予知识及方法的输入,参会人员通过各种工作小组的形式尝试应用这些知识及方法。入企培训则在每个企业进行,参加人员为企业管理人员、工会干部、员工代表以及工会积极分子,人员20人~30人。培训团队现场走访每一家工厂,就不同的主题进行现场培训,帮助工厂的管理层与员工建立完善建设性的对话机制。
“福海‘聚力计划’,得到了深圳市总、宝安区总的支持,搭台的是街道总工会,唱戏的是年轻的职业化工会干部和来自3个试验区的6家企业。”参与“聚力计划”项目已经4年的刘剑认为,通过福海“聚力计划”启动会,她看见这个劳动关系对话项目经历“出发、扎根”后“成长”的模样。
刘剑认为,接下来近半年的项目活动中,工联会的日常工作、员工与企业工会的需求、企业发展的需求被捆绑在一起进行设身处地地分析、探讨,在原来聚力的模式上更深入了一步。更让她欣慰的是,无论是研讨会培训内容的设计,还是入企培训的主导,年轻的社区工联会干部们都不再是当年的“培训师小助手”角色。他们以工会干部的角色,既参与学习又主导培训,把办公桌直接“搬进课堂、搬进企业”。
新闻推荐
这是7月25日拍摄的小浪底水利枢纽(无人机拍摄)。滔滔大河,蜿蜒九曲,宛若一条金色的缎带东入大海。在人们的印象中,“黄河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