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兼具硬派知识与趣味故事 知 宋(1)

大众日报 2019-08-14 10:01 大字

□吴钩

《知宋》中,作者选取了25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典故,温情讲述了宋朝的种种政治制度,包括仁祖之法、虚君共治、台谏系统、文官制、公议、科举制、封驳制、回避制、独立审判等,完整地呈现了大宋的政治文明成就。

吴钩,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宋朝文明,著有《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等作品。

宋辽的领土争端

宋与辽之间存在着领土纠纷,这领土纠纷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原来,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军阀石敬瑭叛变,并向契丹国借兵,消灭了后唐,建立后晋政权,作为回报,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予契丹。到后周时,周世宗柴荣率兵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瀛州、莫州、宁州三州和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三关,即所谓的“关南之地”,这一领土遗产为赵宋所继承。

对新生的宋王朝来说,收复后晋时被割让出去的燕云故土,是太祖、太宗的夙愿。宋太祖尝设封桩库,储备战略物资,密谓近臣:“石晋苟利于己,割幽蓟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直。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宋太宗也计划“异时收复燕蓟,当于古北口以来据其要害,不过三五处,屯兵设堡寨,自绝南牧矣”。太宗还两度亲率大师北伐,攻取幽蓟之地,却大败而回。

那边厢,辽国也一直以取回关南之地为理由,频频发兵南侵,比如“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冬十一月,帝(辽景宗)发兵万余众进攻关南,宋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将兵御之,辽师失利”。

就这样,宋朝要北伐,辽国要南征,双方一直互有征战。大体来说,宋朝的北伐固然都无功而返,辽国的南侵也基本上都遭受挫折。从战场的胜负来看,宋王朝与辽帝国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的,谁都有机会小胜对方,但谁也无法一举吞掉对手。宋方想收复燕云故土,基本无望;辽方要夺回关南之地,也近乎不切实际。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初八,辽国又一次大举南下,来势特别凶猛。辽主萧太后与辽圣宗御驾亲征,率兵号称二十万之众,以辽国大将萧挞览为先锋,连破宋境数城,扑向瀛州(今河北河间)、祁州(今河北保定),并欲乘虚直下贝州(今河北邢台)、冀州(今河北衡水)、天雄军(今河北邯郸)。

军情自边关急递至京师汴梁,宋王朝“中外震骇”。其时宋真宗赵恒继承大统不过几年,作为一名从未像他的伯父(太祖)、父亲(太宗)那样在沙场厮杀过的文弱君主,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军团,真宗该如何对付这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这不但是国家的危机,也是真宗个人的荣誉危机。在宰相寇准的鼓动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

这个时候,前线辽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也受到遏制。九月下旬,辽人以数万骑进攻山西草城川,宋军将领高继勋率兵来援,登高望草城川,说:“敌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设伏山下,战合,必南去,尔起乘之,当大溃。”遂与辽兵激战于寒光岭,“敌兵果败,自相蹂躏者万余人,获马牛橐驼甚众”。十月份,边关保州、莫州、威虏军、北平寨均汇报“击败契丹,群臣称贺”。

萧太后其实也想过单凭武力未必能够拿下关南失地,因此在举兵南下的同时,又通过私人渠道给宋方传递信息,要求进行领土谈判。看得出来,萧太后的如意算盘是:以举国之力南下,如果能一举夺回关南之地,固然是最好不过;即便一时无法得逞,也可以凭恃战场上的威力,胁逼宋朝坐下来谈判,交还关南故地。

于是,宋辽双方一面在战场上调兵遣将,进行你死我活的厮杀,一面也通过私人渠道,进行彬彬有礼的沟通。以前我们看到的历史叙述,往往只关注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没怎么留意到私下沟通的风云暗动。

新闻推荐

9月底前修订形成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