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者改变中国乡村面貌
村民在创业青年谢静静的种植基地为葡萄套袋。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新华社记者 韩朝阳
34岁的谢静静是个稍显特别的“80后”。计算机专业的她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在家乡河南省孟津县种植草莓,成为村里第一个务农的大学生。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由于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通过升学、务工等途径走出农村、融入城市一直是中国农村青年的主流选择。农村发展则普遍面临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
“父母觉得你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咋还能回农村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8年前谢静静决定返乡时,面临的第一道障碍就是父母的反对。中国传统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对接市场能力弱,“土里刨食”确实辛苦。
谢静静的“逆流而上”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一是看中了孟津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契机,二是看好当地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
“利用创业贴息贷款30万元流转土地,建成65亩种植基地,发展近郊休闲采摘农业,年营业额80万元左右。”谢静静的创业规模并不算大,但像她这样的返乡创业者发挥自身在理念、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现在,经过一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企业家、农民工的努力,孟津县送庄镇及周边地区形成了核心区1万亩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基础设施,打造休闲农业“升级版”。
“农村缺人,空心化严重,乡村振兴的核心因素是人才,先聚人气,才有活力。”孟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国辉介绍,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孟津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成员16000人,带动农户22000余户,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农民户均增收2000余元。
2013年,一直在外承包建筑工程的张进伟被动员回家乡孟津县会盟镇小集村担任村支书,成为村庄发展的“带头人”。
“张进伟在外边的事业很红火,选他担任村支书,就是想让他带动村民致富。”村里的老党员兰应水说。
张进伟说服7个在外创业的村里人回村投资肉牛养殖场。经过5年发展,如今养殖场的肉牛存栏量达 5000 余头,2018年的销售额达9200万元,并带动8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在孟津,已有120余名像张进伟这样的返乡人才当选为村干部。孟津县乡村振兴办公室副主任田继国认为,选择有头脑、有能力、群众认可的人带领村庄发展,是绘好乡村振兴蓝图的重要一环。
在中国,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促进乡村发展的社会共识。近年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分三批在全国组织341个县市区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目前,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 800 万人,带动约3000万人就业。返乡创业人员正成为改变中国乡村面貌的重要力量。
(据新华社郑州8月1日电)
新闻推荐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带来了便利,但也引发了新的风险,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网民们的“心病”。微博莫名关注了一堆陌生营销账号,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