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不等不靠勤养牛 自力更生“拔穷根” 唐家乡牌坊村贫困户和艳祥脱贫小记

遂宁日报 2019-08-13 03:28 大字

清晨5时许,天微微亮,唐家乡牌坊村一切事物似乎还处于一种休眠状态。贫困户和艳祥已开始起床。简单洗漱后,她拿起铲子走进牛圈打扫牛圈,将牛群赶到坡上放养,又忙着割草、喂水、搅拌饲料……

这是和艳祥每日养牛忙碌的一个剪影。2017年底,和艳祥的丈夫因病去世,为丈夫看病花去的费用,让家中负债累累。她便独自肩负起赡养公婆和儿子的重担。这个坚强的农村女人,不等不靠,凭借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力更生发展养牛产业,扛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如今,和艳祥已养殖了20多头种牛,生活也逐渐好起来。

10年如一日照顾重病丈夫

她诠释了亲情与忠贞

38岁的和艳祥是白族人,也是唐家乡牌坊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06年,与丈夫汪朝君结婚后,他们共同前往新疆打拼。2008年,她的儿子汪鑫瑞出生。儿子的到来让这个小家庭变得幸福美满。但天有不测风云,同年,丈夫被检查出患有肝癌。这无疑给和艳祥当头一棒。

“儿子还小,不能没有父亲。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筹钱给丈夫看病。”为给丈夫看病,家中已花费10万元治疗费,早已入不敷出。丈夫后续治疗仍需大笔资金,和艳祥只能再次踏上去新疆的路途,干起了开塔吊的工作,这一去便是3年。3年间,她每个月辛苦挣取的8000元一分不少寄回家给丈夫看病。很难想象,而她自己竟靠着捡垃圾卖的钱维持基本生活。

随着丈夫病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和艳祥思虑再三艰难决定,放弃工作,踏上回家的路。期间,汪朝君腹部积水严重,隔三差五要到城里医院治疗。每一次,和艳祥用绳子将丈夫捆在自己背上,骑着摩托车带丈夫去城里医院抽水、输血。就这样,和艳祥默默照顾了汪朝君10年,直到丈夫走到生命尽头。而家中也欠下15万元的巨款。

走出悲痛

她艰难开启养牛创业路

丈夫的去世,让和艳祥万分悲痛。但不幸的生活并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意志。

“孩子还小,需要妈妈在身边陪伴照顾。公婆也需要我这个儿媳赡养。家里的欠债需要我还。生活需要继续,我更应该把生活过好。”在问起和艳祥为何选择留在农村创业时,她说出了心中真实的想法。无奈,但很现实。

创业发展什么项目,刚开始和艳祥心里没有底。有段日子,她整天琢磨着自己可以做点什么来为家里减轻负担,最终她选了投资较少、见效较快的养牛项目。“虽然我是贫困户,但不能什么都依靠政府,自己努力实干挣的才硬气。”

为给丈夫治病,家中的积蓄早已花光,还四处欠下外债。眼下,无启动资金是摆在和艳祥面前的一道难题。“再难我也要搞起产业拼一拼。”

为了早日脱贫,走上致富路,2017年,在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扶贫帮助下,和艳祥靠通过扶贫无息贷款3万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在牌坊村村道路边搭起一个简易牛棚,购置了几头牛,小规模发展养牛,准备在这里大干一场,用实际行动改变原来的穷困生活状态。

养牛干劲足

她努力甩掉穷帽子

从2017年开始养牛至今,近一千个日日夜夜里,坚强的和艳祥咬牙撑了下来,她的双手满是老茧,比其他妇女显得更为粗壮。

“今年春节,趁着好价钱,卖了好几头牛,有个七八万元。还了一部分欠账,剩下的钱又购置了些小牛。”看着棚里着些牛养得膘肥体壮,和艳祥藏不住地喜悦,她颇为自豪地说,“大的一头可以卖一万元。”

从小生长在农村,养牛对和艳祥来说并不陌生,但真的要规模化养殖,和艳祥还是有些没把握。让她感到暖心的是,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多次到牌坊村一对一为她指导养牛技术。她抓住机会,虚心学习肉牛饲养技术。和艳祥明白,要甩掉穷帽子,就靠这牛和她这双手了。

2017年,政府为和艳祥修了新房。但为了更好照顾这些牛,和艳祥把家搬到牛棚旁,新房子留给公公婆婆住。每天起早贪黑,像一头永不疲倦的“骡子”。提起和艳祥,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都被她的坚强意志所折服、所感动。

公公汪正余两个儿子因病相继去世,大儿媳改嫁。但和艳祥却选择带着儿子留在公公婆婆身边,撑起一家人生活。提到和艳祥,汪正余眼神里满是感激,称儿媳不仅能干还很孝顺。

眼下,说起未来的打算,和艳祥希望能建个新牛棚,扩大规模,靠技术把牛养好,卖上更多的钱,早日还清债务,脱贫致富。(全媒体记者魏琴)

新闻推荐

“买菜叔”的21年无偿助老爱心路

季洪球,男,1968年4月出生,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新沟镇新北村村民,现在苏州西善长巷55号小区做门卫工作。当他看到小区内居住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