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游学”要回归教育属性

济南日报 2019-08-09 11:27 大字

□郝 倩

今年夏天旅游市场最热话题是什么?

——游学。

游学有多火?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4.9%的受访家长为孩子购买过假期游学项目。前两天有个媒体形容得很直观:“哈佛,中国孩子摩肩接踵;剑桥,中国孩子成群结队;牛津,中国孩子鱼贯而入;悉尼大剧院,满眼望去台阶上几乎也都是中国孩子……”

但与热闹的市场相比,家长和舆论对游学项目的评价却很冷淡。

7月25日《中国青年报》:《游学成暑假标配?超七成中小学生家长称收获低于预期》;7月27日《南方日报》:《爹妈钱包“出血”孩子游而不学?》;7月28日《南方都市报》:《研学团39名学生食物中毒,学生称有火腿肠疑发青》;8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中小学生暑期“游学”热背后的“花头经”与“冤大头”》;8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博物馆研学不能“游而不学”》。

矛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游而不学”。

行程单就是研学手册,导游就是导师,在校园转转就算体验名校,跟外国人聊天就算提高语言,问题一律是了解景区历史故事,总结一律是500字感想……这样的游学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毕竟只要出门,孩子还是能体验下当地风土人情、提高交际能力。但这些效果,单纯的旅游就能做到,根本没必要花大价钱去游学。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游而不学”?因为道理大家都明白——游学是旅游加教育,但在实践中,大多数时候都是旅游市场在主导。这其实挺好理解,在安排学生交通、住宿、餐饮、联系研学机构等方面,旅游市场比教育领域更有优势。

然而,游学不能被定位成旅游产品,其价值更应发挥在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上。

游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推进,初高中学生都将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在这方面,研学旅行更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其实,解决“游而不学”并不困难。游而不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关于“如何学”的专业设计。在这方面,教育领域比旅游市场更有经验。如果能像设计课堂教学一样设计游学内容,游学肯定能名副其实。

新闻推荐

8月10日起将发行新一期电子式储蓄国债

贵州省工商银行提醒你8月10日起将发行新一期电子式储蓄国债8月10日-8月19日,贵州省工商银行将在全省发行新一期储蓄国债(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