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从头去学习和适应垃圾分类
眼下,丢垃圾,这个曾经最不起眼的动作,正全方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因为懒得处理吃完外卖后看似繁杂的垃圾分类,年轻人开始自己简单做两个菜,这让他们不在身边的父母大感安慰。在小区里,热情又赋闲的老人们,突然有了新的热情点,他们不厌其烦地指正着分类中的错误。而在乡村,每个村的红黑榜上,会登出这段时间内,分类做得好和坏的家庭,大家都关注这个榜单,会揪着村支书一个劲儿问是哪里没做对。事实上,若以垃圾分类为支点,可以撬动的领域有太多。
程序员们有了新任务,开发出各种拍照帮助分类的软件,每天上百万的点击量,吸引着诸多广告商驻足。距离上海280公里的浙江台州,在众人忙着学习分类的时候,这里却因为占中国市场70%的塑料产业,成为这个夏天里,最忙着数钱的实体产业之一。来自各省份的垃圾桶订单,成百上千万,需要工人们三班倒地去完成。资本市场上,再度聚焦于垃圾产业,从前端收集到末端处理,整个流程中,似乎随便一处都充满机遇。
所有人都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垃圾和每个人的生活极大相关,垃圾的处理,事关现在所生活的环境、未来所给予的生态。不管接受教育的程度如何,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这一次,似乎所有人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从头去学习和适应垃圾分类,并养成新的分类习惯。
事实上,采访中,几乎所有人都对这次改变有着最美好的祝愿。希望多年来,存在于前段丢弃后端处理之间的那些困局,能够毕其功于一役。但实际上,在从上至下规划,从下至上实施的过程中,任重道远才是最深刻的现实。
但不管如何,当所有人都开始行动起来的时候,这场改变中,最难的部分已经完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新闻推荐
8月7日,赵静把装咖啡豆的麻袋改造为一个包。她曾是一名服装品牌设计师,发现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会破坏生态环境,为了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