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医生办诊所要过三道坎
日前,北京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医保局联合印发《北京市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五年,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诊所,鼓励其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诊所服务价格实行自主定价。
鼓励医生开办诊所,是多赢之举。对医生来说,可以增加收入、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对于病人来说,可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对医院来说,诊所是将患者合理分流到基层,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有效举措。除了北京之外,2019年至2020年,我国将在上海、南京、杭州等10个城市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
鼓励医生开办诊所,是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延续。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推行初衷也是本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科学配置和合理流动,可是,在各地试行多年,大多叫好不叫座。不仅多点执业医生比例低,而且要么是退休医生,要么是“公派”医生。究其原因,一是医院动力不足,大多数医院不支持不反对,处观望状态。毕竟,自己医院培养出来的医生为什么要去为其他医院服务?医生兼职会不会把自己医院的病人导流去其他地方?这些都是问题。二是医生动力也不足。因为多点执业的大部分还是公立大医院的医生,本来工作量就比较饱和,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也担心医院领导有看法,再加上多点执业可能会增加医疗风险,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医生们不愿意多冒风险。
多点执业遇冷,政策也一再放宽。医生开办诊所,就是进一步鼓励医生流动的政策,要真正实现政策初衷,让各方受益,还要多多总结多点执业的经验,加强保障措施,解除医生后顾之忧。从多点执业来看,鼓励医生办诊所,还要迈过三道坎。
一是信任坎。尤其是医生兼职办诊所,如何平衡好医院和诊所的工作量?如何消除把患者从医院导流到诊所的疑问?二是发展坎。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大医院有更好的平台和机会,如果不能解决好医生后续发展的问题,在职称评定、职业晋升等方面给予诊所医生同样的机会,好不容易进入大医院工作的医生很难会选择当个体户。三是保障坎。开诊所意味着医生要独立面对医疗风险,应有更多的诸如医疗责任保险之类的保障措施,有第三方机构来帮助认定和处理医疗责任纠纷,以解创业医生的后顾之忧。
医生全职或兼职开办诊所,从方案来看门槛并不高,但放宽手续只是一方面,只有真正解决了医生的后顾之忧,医生全职或兼职开诊所的制度才会更好落地。□谭敏
新闻推荐
新华社重庆8月7日电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针对开办企业、财产登记、纳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