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在哪里?
据北晚新视觉网官方账号8月4日微博报道,江苏苏州陈女士在6月30日给孩子报了15000元的早教课,可仅上了3节课,这家知名早教机构就关门了,余款难退,负责人也失联。初步统计,有近900名家长被骗,涉案金额达200万元,陈女士称,此单位4月已出现问题但仍继续招生。另据网络消息,今年3月在苏州就发生过类似事件。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邻里中心运动宝贝国际早教中心突然人去楼空,200多名预付卡消费者成了受害者。
有了前车之鉴,家长们为何还如此地不谨慎,如此一掷千金地为孩子们的早教倾心尽力?究其原因,还是那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在作力。中国教育发展至今,有了繁荣景象,许许多多的平民子弟通过考试获得了一定的成就,那些神话般的“成功”案例,不得不让家长们为之神往。于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成为了孩子们早期教育的驱动力,成了家长们竞相追逐的“梦想”。
上述苏州上当家长们的实例说明,有供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风险。无须讳言,早教成功确有先例,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早教都一定会与成功无缝对接呢?——也不一定。如果没有人文知识作基础,没有通过教育形成健全人格,只一味地去抓考试成绩,结果“少时了了,大未必佳”。在国外,父母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是根据孩子的爱好及习性加以引导。比如说,一个孩子从小就对牙刷感兴趣,父母就会引导他去更多的了解牙刷功能、设计原理、制造过程以及使用反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牙刷理论及实践领域的专家。让孩子从兴趣入手,投身于某一项专职的研究,说不定成就斐然。我们经常说西方人比较善于在微观世界建构宏观大厦,大致与此类教育方法和习惯有关。国外很多家长行为的出发点也很简单,他们认为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伟人和名人,绝大部分人还是快快乐乐生活一辈子的凡夫俗子。于是,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尊崇孩子的天性。而中国的家长们大多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有大出息,将自己的愿望和诉求倾注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们一早就开始奔跑,似乎起跑得越早越好。须知,人生是马拉松并非百米冲刺,跑得早并不一定就长期占据前列,更多的还是要看天赋、体格及其他因素。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任何时候都可能是起跑线,也可能是终点。
单就本案例来讲,出现这样被“坑”的结果,一方面是家长们让孩子受教心切而失之草率,另一方面也是相关的政府部门在行使自身职能时的监管缺失。总而言之,因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引发的物质上、精神上的损失,最好通过转变观念来避免。
新闻推荐
新华社杭州8月4日电(记者岳德亮)为了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功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决定实施政府首购制度,优先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