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引发热烈反响

甘肃日报 2019-08-06 05:07 大字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于6月11日正式启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媒体记者们沿着红军长征经过的13个省区市路线开展采访,推出了大量精品报道,引发了社会舆论的热烈反响。

广大干部群众和参与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表示,“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活动以一篇篇长征故事让自己重温了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壮举的传奇,对弘扬长征精神、激扬奋斗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做好长征故事的讲述者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巍巍而立。纪念碑背面铭刻着一首当地几乎人人会唱的歌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1927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和中共湖北省委的领导下,黄安、麻城3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七里坪誓师,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克了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黄安县也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得以更名为红安县。

如今,媒体记者们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连日的采访活动也随之展开。录音笔时刻亮着,手里的笔也不停地写着,镜头后面,一张张脸庞被晒得通红,眼睛里却始终闪着光亮——这是记者们日常生活的最佳写照。

讲者落泪,闻者倾心,革命前辈的感人故事坚定了媒体记者们讲好长征故事的决心。黄冈广播电视台记者董念松说:“我当过十几年的兵,党龄也有三十余年,这些天聆听红军的故事,每当听到‘共产党员先上’‘坚决服从命令’这样的话语时,我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只想马上动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做好长征文化的传播者

长征路上,不只有记者的脚步,一位位长征文化传播者挥洒汗水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蓝色的军装,鲜艳的红领巾,在麻城市乘马岗村的乘马会馆,一位“全副武装”的“小小讲解员”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他叫詹鑫,今年12岁,在乘马中学读五年级,利用暑假的时间报名了乘马会馆的“小小讲解员”活动,负责给来到乘马会馆的游客讲述开国大将王树声的故事。“我觉得革命前辈们的故事都非常精彩,他们冒着危险和困难走上长征道路的精神也非常伟大,所以我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想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詹鑫说。

据乘马中学校长陶金德介绍,“小小讲解员”活动自2012年开展以来,参与人数已经从当时的十几个孩子发展到了如今的一百余人,孩子们用自己暑假的时间参与活动,一方面让自己深入了解长征故事,体会长征精神,另一方面也成了长征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走出乘马岗村,走向全国。

做好长征精神的践行者

长征精神在今天意味着什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答案。

对于67岁的守树人刘克树来说,就是对三棵“红军树”日复一日的守候。

在湖北省石首市东部绵延的桃花山深处,种着三棵葱翠的“红军树”。据刘克树介绍,早在1928年,革命志士就用石灰、油漆等在这几棵桃花树上写下诸多革命标语,向老百姓宣传革命主张。

1930年10月,贺龙率军路过此地时,给这几棵树取名为“红军树”。之后尽管国民党多次“围剿”桃花山苏区,叫嚣“血洗东山,见树砍三刀”,当地的老百姓仍然没有退缩,用各种方法巧妙地保护了这几棵“红军树”。作为红军的后代,刘克树已经看护“红军树”长达31年。

“行动比语言更有力,坚守‘红军树’的刘克树老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红军历史,践行着长征精神。”人民网湖北频道记者周雯说,重走长征路,是践行“四力”的生动体现。再走长征路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讲好中国奋斗故事。

(据新华社武汉8月5日电)

新闻推荐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

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会见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全体中外代表。在讲话中,邓小平指出,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发展经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