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街谈巷议】 33吨井盖遭哄抢:及时纠偏也是对执法者的警醒

新安晚报 2019-08-05 09:34 大字

□欧阳晨雨

货车在路旁侧翻,货物撒了一地,对货主来说,这是倒大霉的事儿,对有些人来说,则是发大财的时机来了。

8月1日,一辆满载井盖的半挂车途经河南固始县时侧翻。2日,货主报警称33吨下水道井盖被附近村民抢光。货主称,警方先做笔录,之后又说不立案。3日,当地派出所相关办案人员回应称,此事够不上哄抢,因为“当着面才算抢,少量侵占不构成犯罪”。

目前,经辖区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市公安局法制、督察部门督办,部分井盖已追回,涉事民警被停职接受调查。

从“不予立案”到“立案调查”,从“市局督办”到“停职调查”,应该说,在这起事件中,公安机关反应很快、处理果断。对于一度失望的货主来说,蒙受的经济损失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挽回,更为重要的是,涉事民警也因为之前的不当言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这种不护短、不敷衍的态度,既是对当事人,也是对所有执法者的教育警醒,不仅无损于办案机关的威信,更有利于立起知错即改、力纠力改的法治形象。

当然,也要客观地指出,这起事件在之前的处理过程中,的确有不够妥当之处。哄抢他人财物,属于典型的违法行为,理所应当要接受法律的严惩。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哄抢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如果情节再严重些,《刑法》还规定了“聚众哄抢罪”,明确“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不过,一开始,在个别办案人员眼中,这起本应立案的“哄抢事件”还不够格:一是没当面,二是数额不够。从法律上来讲,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货物掉落路旁,就算货主不在,也是有主物,如果将其据为己有,就有非法侵占他人财物之嫌;如果趁在场货主不注意,将下水道井盖搬运回家,则是盗窃行为。无论侵占,还是盗窃,都不应被如此“轻描淡写”地放过。

聚众哄抢是法治社会的毒瘤,视若无睹只会“养痈遗患”。就这起事件而言,上级机关介入督办、将涉事民警停职调查非常及时,值得肯定,不过,也要看到这并非“治本之策”,还需要更加健全的制度设计——

在立法上,除追究组织者刑责外,还应根据具体情节,明确其他参与者的法律责任。司法、执法应织密法网,即使有关行为不构成聚众哄抢犯罪,也应比照侵占、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追究责任。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立法、司法、执法较真起来,才能击碎“法不责众”的坚硬外壳,才能有效遏制聚众哄抢这股歪风。

新闻推荐

山西太原:最高补助100万元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科技

新华社太原8月4日电记者日前从山西省太原市科技局获悉,太原市鼓励企业引进落地国内外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最高补助100万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