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公益性文化艺术普及为市民的生活增添乐趣和色彩□吴榕美

拂晓报 2019-08-02 11:25 大字

文化艺术普及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工作。面向普通市民的文化艺术普及,终极目标不是要让人人都变成艺术家,而是要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和色彩,让他们感受人生的充实和美好,进而实现文化传承、艺术弘扬、观众培育等。

现阶段,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的人,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已不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普及。所以上海的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在内容、途径、方式等方面有了更多拓展,具体做法概括起来有3方面:普及内容的扩展、社会力量的动员、现代手段的运用。

扩展设计关照年轻群体参与、力争覆盖全部人群的公益性文化艺术普及内容,力争让青年群体回归公共文化场馆和活动。

首先,以青年和职工群体关注和喜爱的文化艺术内容为普及工作设计重点。近年来,上海专门为中青年职工群体重点设计了两项普及活动:一项是上海市群艺馆开办的市民艺术夜校,从2016年启动时的6门课程、每次200多名学员,发展到如今20多门课程、每周两晚1000多人上课,需求愈加旺盛。其中,香道、美妆和街舞等颇受欢迎的课程,往往开通线上报名后不到两小时即满额。很多年轻白领下班后赶到群艺馆上喜欢的课程,使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另一项活动是设计系列文化艺术普及项目,走进国家重点工程企业、科技园区、商圈楼宇。上海约有1000万名职工,如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70%以上的职工在35岁以下。针对这些年轻人,活动精心设计课程,将经典的艺术内容做成导赏式展演送进企业,受到热烈欢迎。

其次,策划组织受年轻人追捧的场馆活动,并同步进行嵌入式培训普及工作。上海市群艺馆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一批年轻人向往的品牌项目,如模型展览、文化市集、咖乐集市等,有时活动甚至需要限流。群艺馆利用这些年轻人自发形成的网络群落,引导他们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同时指导他们在展览和活动中加入讲座和现场体验式课程,使参与活动的年轻人在相关文化知识方面得到提升。

再次,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公益性文化艺术普及和美育活动。联合专业艺术力量和大专院校参与市民文化艺术普及,同时选拔和鼓励市民中的技艺达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服务大众。

一方面利用市文联下属各专业协会、市语言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其他专业协会,以及上海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资源,组成讲师团、赏戏团、经典歌剧赏析、广场舞创编等师资队伍,为市民进行文化艺术普及。如“午间一小时”艺术导赏活动,是市群艺馆联合市音协声乐专业委员会、上海交响乐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音乐导赏系列讲座,通过循序渐进,培育了一批“粉丝”追随。

同时鼓励社会专业培训机构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参与公共艺术培训。如市民艺术夜校新开设的非洲鼓、皮具制作、手机摄影等课程,都是选用机构推荐并承担师资的课程,广受好评。

此外,还要促进市民艺术达人与市民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切磋和成果共享。如:上海松江区每年举办的“百姓明星”选拔,获奖者签约成为文化志愿者,定期参与基层文化艺术普及工作。

策划系列的大型开放式免费网络课程,力争使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受益人群最大化。

上海市群艺馆利用上海的优质资源和一些优秀的文化企业,采购和定制相结合,陆续设置了文化艺术、城市历史、大众生活等方面的线上课程,让广大市民通过网络了解上海历史、学习文化艺术,扩展了大众学习和欣赏的渠道。其中,市群艺馆在“文化上海云”已做了几年免费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关注和参与人数颠覆了传统的线下培训人数。

在线上课程的打造方面,重点围绕“每日诗品”和“传嘉e课堂”的优化。2017年“每日诗品”“传嘉e课堂”等上线半年多点击量达700万人次。今年“传嘉e课堂”播出了上海市群艺馆定制的“上海的衣食住行”系列,群艺馆在给予年轻制作团队题目、构思和资源的同时,对他们严格要求,从大纲制订到视频制作,群艺馆都要审核。截至近日,该系列浏览量已达199万人次。

中国有句老话“富而思乐”,现在市民生活条件好了,笔者希望,文化馆、群艺馆设计和推广的文化艺术普及课程,能够给市民带来乐趣,同时推进市民美育工作的发展。

新闻推荐

罗家伦“耍赖”求才

罗家伦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罗家伦才华横溢,爱才惜才,有一年,他竟然为了请求蒋廷黻加入清华大学任教,不惜软磨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