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那抹“橄榄绿” 双拥路上写真情
兰天云
7月25日午后,天气炎热。鳌峰街道城南社区副主任郑娓娓、社保专员何丽霄和街道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人员陈晨,提着米、油看望独居老人吴孝华。
吴孝华今年63岁,是一名军人家属,儿子黄山正在新疆服役,离家至今已有十个年头。
走近吴孝华家门口,听到一阵“叮咚"的敲打声,高温下,几个维修工人正在翻修老屋,大汗淋漓。因为年久失修,屋里的电线老化,窗沿生锈。城南社区了解情况后,积极组织维修工人赶来帮忙。“他们过来劝了我好多次,我一直都不想麻烦他们。"实在拗不过社区工作人员的热情,吴孝华最终同意了这个决定。“再过个把月,儿子就要放假回来了,翻新老屋,希望他能住得舒服些。"吴孝华兴奋地说道。
一有空闲,吴孝华便会拉开抽屉,翻出黄山从部队里寄来的照片,一直盯着看很久。“这个是他,看起来瘦小,站姿却很挺拔!"吴孝华指着合影里的儿子,骄傲地说着。看着那个曾经一直内敛文静的男孩子突然有一天穿上庄严的军装,吴孝华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从小到大他没离开过我半步,没想到现在突然跑那么远了。"吴孝华抚摸着照片笑着说道。
从男孩到男子汉的蜕变,离不开母亲吴孝华多年的陪伴与付出。
1991年,黄山出生在汽车站宿舍1–301室,全家依靠着黄山父亲在车站的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在黄山小学升初中之际,为了继续完成儿子的学业,吴孝华便开始在车站门口卖早点,补贴家用,孩子也很争气,一直以来品学兼优,并顺利考入宣中。
2007年,就在黄山读高二的紧张时刻,父亲因病去世,生活的担子重重地压在吴孝华身上。没时间发愣,没精力悲伤,吴孝华还是像往常一样4点起床,5点钟推着小推车开始一天的叫卖。“一般一天50元,天热了,收入就要少很多。"吴孝华的摊子里,有茶叶蛋、鸡蛋饼等早点,有时候大半天过去了,筐子里还剩下不少茶叶蛋,吴孝华总会耐心地再等一等,直到天黑才收摊。白天卖早点维持生计,晚上为下晚自习的儿子及时点亮明灯,等孩子洗漱完了才安然睡下,吴孝华多年兼顾着父亲的角色,扛起了一个家。
“再苦也不能委屈孩子,说什么我也要把他培养出来。"黄山从小,吴孝华就教导他为人要真诚,不惹是非。在学校要认真听取师长的教诲;在部队,要仅遵长官的命令。“这孩子很听话,为人老实又善良,善恶分明。"吴孝华说,也许正是骨子里的这种正义感驱使着他走上这条军人路。
2009年,黄山考上了军校,在陪同去石家庄的路上,吴孝华第一次意识到,眼前这个大男孩就要成为国家的儿子。“从此以后你是国家的人了,要听从国家的召唤,为国做贡献。"第一次分别,吴孝华留下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谈话。
两个人的屋子突然少了一个人,吴孝华并没有多少不适应。每天,她还是推着那辆小推车早出晚归。“只要他在外面好好得干,我一人在家就很充实。"生活上除了有亲朋好友的帮衬,还有街道社区的关心,吴孝华打心底里感到温暖又感激。“一有困难找社区,以前他们帮助我们办了低保,现在又为我办好社保,总是给我提供及时的帮助。"
在鳌峰街道城南社区,这样的军人家庭有700多户,社区本着“军地所需、群众所盼、军地所能、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挖掘双拥工作潜力,完善双拥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尽心尽力为每一位军人家庭服务,让军属生活有所保障,让战士安心扎根部队。
新闻推荐
沈阳世博园 视觉中国资料图据中国旅游新闻网8月1日消息:针对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工作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