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叮到,痒不痒
□新时报记者 江丹
炎炎夏季,人们除了防暑降温,还要打蚊子。如果不小心让一只蚊子溜进家门,大概那一整夜都需要与蚊子搏斗,直到将它拍死。被蚊子叮一口,即使不担心血液传染疾病,也会因为奇痒无比而整夜无法安睡。
其实“痒”是人体免疫系统面对外来侵犯所发出的一种信号,提醒大脑入侵者的存在。科学松鼠会成员、植物学博士史军曾在果壳微博上解释人被蚊子叮到为什么会痒:“我们的免疫系统通常对侵入机体的蛋白质等外来物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入侵者’,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组织胺,引起皮肤痒痛,同时加速组织液的分泌,召唤各处的免疫蛋白来消灭它们。组织液在局部积聚就形成了小包,‘痒’和‘小包’其实就是过敏反应的表现。蚊子吸血时,会从口器中释放出一种可以阻止人血液凝结的抗凝血酶,这样它才能顺利吸血吸到饱为止,而这种酶对人类来说就是‘入侵者’。”
不同的人对蚊子叮咬的反应不同,有人发现自己特别容易“招”蚊子。蚊子在人群中选择叮咬对象时的确有一定的倾向性,它们会根据人体的一些参数找到最具诱惑力的那一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医师黄汉超在《饮食避蚊,行之有效》一文中解释,排汗会加快人体散热,而蚊子触角里的受热体对这种人体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易出汗且出汗多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发现。此外,喜欢出汗的人容易成为蚊子的叮咬目标,还因为血液中的酸性增强,而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其所散发出来的气味更容易对蚊虫的嗅觉系统造成冲击。
“蚊虫与其他昆虫一样,有着复杂、灵敏的嗅觉系统,蚊虫的很多行为都依赖于嗅觉系统的引导。……蚊虫主要通过嗅觉系统感受宿主呼吸、皮肤汗液、粘液、尿液等所释放的气味来寻找和定位宿主,……”浙江大学邓婉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驱避效果研究》中如是写道。
据说美国科研团队发现,蚊子的嗅觉系统发现目标之后,会依靠视觉系统进一步确认目标位置。前者可以帮其探测到30米之外的信号,但是后者的清晰距离只有5米。也就是说,如果跟蚊子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其实还是很难被找到的。
对一只蚊子而言,发现喜欢的叮咬对象只是第一步,如何叮咬成功才是关键。据邓婉的论文,蚊子并不是随便落在人体的某个部位逮着就咬,而是经过了一番最佳选择,先用口器刺入皮肤,确定那是最合适的吸血位置且又不易被人发现,“否则轻则吸血失败,重则毙命”。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蚊子在吸血的过程中丧命于人们的飞掌之下。如果不是饥饿,可能很少有蚊子愿意冒险外出寻食,有些时候,还没等它们找到那个喜欢的人,便在各种驱蚊设备上丧失了战斗力,甚至是生命,而至于是晚上外出还是白天外出,则由它们内生性昼夜规律来决定。
偶尔也会发生这样的状况,一只并没有饥饿感的蚊子在空中无聊散步,突然寻味发现了一个闻起来相当可口的人,既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来个甜点加餐,于是偷偷落了上去,未曾想刚要开吸,就被拍死了。
人们与蚊子的战斗往往要持续一个夏天,战火甚至会蔓延至秋天。除了驱蚊剂、电蚊拍、蚊帐等常规驱蚊措施,人们也想了很多所谓的“妙招”来防蚊、治蚊。黄汉超就在文章中表示,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影响体制,“使汗液的酸性浓度降低以达到避蚊的作用”,比如多吃大蒜、糙米、豆类,或者洋葱、葡萄、海带、黄瓜、茶等食物。
其中大蒜不光被用来“内服”提前防蚊,还常常在蚊子咬了之后涂抹以杀菌止痒。史军表示,大蒜中并没有止痒的成分,“有时会让我们的破损皮肤感受到一些辛辣刺激感,转移一下我们对瘙痒的注意,但是不会对瘙痒的根源产生什么影响”。也就是说,大蒜实际上并不能止痒。
新闻推荐
华师大济南实验学校把187名学生送到上海深度研学中科院大咖开专题讲座华师大实验室里做实验
在中国商飞参观运-10驾驶舱参观华师大实验室在上海科技馆体验项目在华师大核心实验室做小实验,听中科院大咖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