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以书为贵者郭恒勋

各界导报 2019-07-30 01:34 大字

﹃日记大王﹄郭恒勋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实习记者 米思雨 文/图

“我写过的日记最长两千字,最短一个字——‘熬’。我始终认为人要熬金要淘,‘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采访被本届书博会组委会评为“十大读书人物”的郭恒勋老人时,一组数字让人对眼前这位老人心生敬意。

人称“日记大王”的郭恒勋老人,是山西省阳城县一位年逾古稀的退休干部。61年来,老人坚持写日记从未间断,目前已写了1100余卷3000余万言日记,写秃300多支毛笔,用废了150多支钢笔。老人写日记每篇都有主题,曾多次举办个人日记展览,吸引了无数青少年慕名前来参观。

丢掉金子也不能丢掉日记

郭恒勋老人至今都忘不了,在一堂初中作文课上老师对全班同学说,“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从写日记开始”,这句在常人看来的大白话,从此成为他的座右铭,为此他践行了整整61年。

“写日记是净化自己心灵、提升自己品位的过程,我受益匪浅。正是因为喜欢写日记,(我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出版了十一部著作。即使是最艰难时期,我也没有停止过书写,不管今天是工作还是休息、是健康还是患病,我都会坚持写日记。”说起写日记,操山西口音的郭老很是健谈,他说:“说实在的,扔掉房子也不能扔掉日记,丢掉金子也不能丢掉日记,甚至没了老婆也不能没了我的日记呀!”说完老人乐呵呵地看看坐在身旁的夫人。

郭老写日记很有特点,既不会简单随意地写在纸上,也不会应付差事地写,而是每篇日记都有标题、有主题,所有日记都是用毛笔写在A4大小的纸上,用最原始的线装技艺一本本装订成册。用现在人的话说,老人写日记很有“仪式感”。

说起写日记带给自己的收获,郭老表示:“写日记使我陶醉,给我信念力量和智慧。写日记改变了我的命运,成就了我的人生。”

赠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我这个人爱书不爱钱,宁可穿得差一点,书却不能少一本。”穿着老式白衬衣黑色裤子运动鞋的郭老告诉记者,自己买书从不惜代价,每月发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新华书店转一圈。

嗜书如命用在郭老身上极为贴切。他说,每次出差或旅游,自己总会背回一大包书刊。60多年,他藏书达两万余册,撰写读书札记50多卷,制作剪报贴50本。如今,他的书房“滴水斋”十多个书柜装得满满当当。

在郭老心目中,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成就人生。几十年来,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凭借坚持不懈的阅读和自学,丰富了知识,提升了写作水平。1994年,他撰写出版了自己首部诗集《杂咏集》,此后又陆续出版了《郭恒勋诗集》、纪实文学《诗的愤怒》、警句选集《生命的完善》等。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是郭恒勋老人遵从的人生信条。

2003年退休后,郭老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以及省市大专院校、县乡中小学校作了100多场演讲,有30多万名青少年聆听了他的励志报告。此外他还举办了多场日记展览,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几十年来,每当郭老有新书出版,他都要向青少年捐赠;每到一处演讲,他同样会捐赠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书籍。据了解,截至目前,他已为孙文龙纪念馆、中国日记博物馆、阳城县关工委、驾岭中学等机关、厂矿、农村捐赠书籍万余册。

“赠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郭老常把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后辈分享。他说,现在自己有三大任务:一是游山玩水,看锦绣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著书立说,将经验心得与他人分享;三是讲学育人,尽自己所能助力国家培养栋梁。

新闻推荐

北京高招专科普通批录取工作今日进行

北京市2019年高招专科(高职)普通批次志愿录取工作将于今日进行。该批次志愿征集已于昨日结束。专科分数线上未被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