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险夷原不滞胸中

大众日报 2019-07-26 09:36 大字

读史札记

□陈晓辉

平安顺遂的时候,人们往往满面春风意气风发。但遇到艰难困窘的时刻,是否能做到坦然面对、心无一物,就要看各人的修为了。

500多年前,中国的高考迎来了两个写入史册的考生:王阳明和唐寅。那一年,两人都不到三十岁,都很有才名,人们都认为他们俩一定会榜上有名,前程一片光明。

可是,命运转过身,和这两个颇有才气的青年开了个玩笑。而两人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命运不同的结局。

唐寅因为卷入“徐经科考案”被终身禁考,最后虽然免于牢狱之灾,但是学而优则仕的前途被彻底断送,从此一蹶不振意气沉沉,终日饮酒大醉,直至死去,人生再无起色。那些“唐伯虎点秋香”的香艳传说,只不过是后人敷衍故事为文人增色而已。

王阳明呢?他考上了进士,顺利进入了仕途,看似春风得意。但谁也没想到,更大的考验劫难在等着他。因太监刘瑾专权,逮捕了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名无辜的官员。王阳明仗义执言,上本请求释放。刘瑾大怒,王阳明“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驿栈为驿丞。”

500多年前的贵州,消息闭塞偏僻落后,可谓蛮荒之地。经此一事,很多普通人都会怨怒抑郁,消沉一生。试想,我们在职场上受到不公平待遇,尚会愤愤不平,何况如此变故?

王阳明躲过了一路上刘瑾派来的锦衣卫的追杀,来到贵州龙场。经过浙江的时候,他写下了这首《泛海》: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凶险和顺遂都无法影响我的心境,就像浮云飞过,并不在太空留下痕迹……如此智慧豁达的诗句,就像一束光,照亮灰暗的世界。

在未开化的贵州龙场,王阳明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结合自己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半夜豁然大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由此提出了心学的著名理论,“心即理”“心外无物”。艰难困苦的龙场,中国思想史上一种伟大的哲学,就此诞生。

历史总让人惊奇警醒。我常常想,王阳明被贬分明是冤枉的,那么,对待不公平遭遇的态度,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命运呢?

如果王阳明就此颓废,沉迷诗酒,历史也会给他一席之地,毕竟他的心学如此耀眼。但我们身边的世界呢?一个人消极避世是很简单的事,只要找座山谷种几株花树养几只飞禽,饮饮酒念念诗,还能留下一段“梅妻鹤子”的佳话。可是,比起养花饮酒放浪形骸,心系家国胸怀天下,是更艰难的一条路。

后来,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据说,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王阳明在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施展疑兵之计,一边用计稳住宁王,一边调集兵力。最后与宁王在鄱阳湖大战三天三夜,宁王战败被俘,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王阳明的平叛大功并未得到当时最高领导明武宗的嘉奖,他也没有因此愤世嫉俗,而是老来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心学”,当时“学者翕然从之”,影响深远。直到现在的日本、韩国等,还有人在研究“阳明学”。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胸中清洁明净就像浮云散尽的太空,一时的顺逆都无法影响家国天下的情怀,王阳明临死时留下的一句话:我心光明,夫复何言?

受到不公,周围一片灰暗的时候,还能不能秉持初心坚守信念?历史告诉我们,总有一些事,需要忘记前尘去坚持;总有一些路,明知泥泞而必往;总有一些人,心底光明让我们看到希望。

新闻推荐

1539万千瓦! 天津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

据新华社天津7月25日电(记者毛振华)受持续多日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天津电网负荷持续攀升。25日13时30分,最大负荷达到1539万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