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控烟需要社会共治
朱婷
近年来,北京、西安、深圳等城市相继出台关于控烟的地方性法规,“史上最严禁烟令"不断升级,引发舆论关注。电子烟被禁、禁烟范围从室内扩展到室外、违规吸烟可不经劝阻直接罚款等规定,赢得无数点赞。
我国很早就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并着手治理。尤其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为控烟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控烟举措不断升级,成效日益明显,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也在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民航和高铁领域,禁烟效果尤其显著。
客观地讲,禁烟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控烟成效还不尽人意,在控烟的道路上,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尽管举国上下在控烟上形成了强大共识,但目前为止,除原卫生部门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这一部门规章外,我国尚无全国统一的控烟立法。即使一些城市通过了控烟的地方性立法,但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的罚款标准,远不足以形成必要的震慑力。此外,控烟执法主体不明确、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意愿不强,加上执法取证难、成本高,也导致控烟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这说明,既要为控烟提供制度保障,又要跳出“执行难"的窠臼,加大执法力度,让法规“落地生根"。
要达到预期的控烟效果,不仅需要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也要发挥道德的示范作用;不仅需要政府积极作为,更需要社会和个人主动配合。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一根香烟解决所有"“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等流行的话语,反映了部分公众对烟草危害的无意识。吸烟有害健康,但吸烟具体有什么危害?公众的知晓率也并不高。此外,还有不少人认为烟草行业对经济贡献很大,事实上因吸烟导致的医疗费用远高于烟草行业的收益。这些问题都说明,关于烟草危害的知识还要再宣传,对于控烟的认识还要再提高,让更多的人逐渐加入公共场所“控烟"的队伍当中,最终将“控烟"转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加强全面“控烟",需要科学的立法、严格的执法,也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当公共场所不抽烟和开车不喝酒一样,渐渐成为社会习惯,我们才能彻底打赢“控烟"这场持久战。
新闻推荐
碳纤维地铁列车亮相 透明车窗可上网 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开幕,地铁自动运行系统最小发车间隔90秒;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去年38.5亿人次,全国最高
昨日,“下一代地铁”CETROVO列车亮相,车厢内透明显示车窗可以上网。本组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昨日,北京地铁正在进行测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