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纪录片编辑室》:纪录片最终做的是“耐心”

澎湃新闻 2019-07-25 17:03 大字

7月24日,上海电视台老牌经典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以“传承、创新”为主题在上视举办研讨会。汪求实、余永锦、章焜华、宋继昌、江宁、汤炯铭、周雯华、王文煜、 冯乔、张伟杰、李晓、黄瀛灏等栏目历任制片人、导演、摄像齐聚一堂,SMG纪录片中心负责人、职能部门及工作室负责人出席参与研讨会,共同就《纪录片编辑室》栏目的历史传承和未来创新展开讨论。

研讨会现场

1993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中国第一个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期节目,也成为上海纪录片发展史的开端。

开播至今,《纪录片编辑室》记录下无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喜故事和市井传奇。栏目播出的《德兴坊》《十字街头》《大动迁》《一个叫做家的地方》《婆婆妈妈》《房东蒋先生》《马戏学校》《造云的山》等一批经典纪录片至今让人回味。它们成为见证历史、记录历史和留存历史的重要承载体。

改版后的新片头

《纪录片编辑室》为什么能够诞生一批经典纪录片?导演章焜华觉得很重要一条是当时“整个气氛非常好”;创作者之间无话不谈,几乎只要有空的都会围着一起看别人拍的素材,各种议论,各种意见都有。“这些意见都可以公开谈,整个气氛非常好,使得我们可以集思广益。”

谈到如何与纪录片结缘?《纪录片编辑室》第一任制片人汪求实回答说:与纪录片的相遇或是命中注定,或是被时代的浪潮推动到电视行业,纪录片借由技术装备的进步,强力的外宣,以及开放的大时代的环境助力,使得他们这批人与纪录片在一同成长进步。

谈到自己最印象深刻的作品时,导演章焜华提到了《大动迁》。

1993年,南北高架工程,近1000家单位和十万上海人大动迁,规模空前。章焜华认为,纪录片一定要有一种“档案价值”,能够表现一个时代,比如说《大动迁》,就拍摄几个动迁户他们的心路历程的变化,他们的纠结考虑。《大动迁》展现了当年上海人所处的艰难、无奈与通情达理,也为上海的改革开放中这一重大事情留下了一份最珍贵最真实的影视档案。

纪录片《大动迁》,1994

冯乔导演的教育三部曲——1994年的《我想有个家》、1995的《刘金海与成功教育》、1999年的《我的潭子湾小学》这三部以教育为题材的纪录片揽获了国内外多项大奖。他认为,纪录片是极具影响力的,不仅印证时代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

《我的潭子湾小学》,1999

聊起过往拍摄趣事,导演余永锦提到去云南泸沽湖拍摄摩梭族母系社会时的一次历险。摄制组在盘山路上车爆胎了,对面的马车受惊,摄制组的车险些翻了,“大批设备以及乱七八糟东西都砸到我头上脸上,直接把牙齿磕掉削穿了,但是我那时怀里还抱着摄像机,可乐的是当时这个镜头也保留下来了,但最终这个镜头没有出现。”虽然现在说起来云淡风轻,但前辈纪录者的敬业精神却值得后辈传承学习。

新时代为《纪录片编辑室》带来了新故事、新叙事,它始终与时代的脚步一致,记录当下。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栏目长盛不衰、动人至深的秘密——平民视角和跟踪纪实手法。

跟踪纪实的拍摄手法,赋予纪录片以一种时间的力量。例如继1993年《毛毛告状》引发热议后,2003年和2013年,节目组又再次走访毛毛一家,镜头的重逢和交织,成为本片最感人至深的落点。

纪录片《毛毛告状》,1993

纪录片跟踪拍摄的目的就是为了拍那些有血有肉的细节,“以小见大”使得纪录片人铭记在确保“真实性”的底线不能突破的同时,致力于塑造真实时代背景里面的动人人物。因此“变革大时代,讲述人生小故事”这个定位永远准确且经久不衰。

平民视角,让纪录片更有烟火气,推动一群普通百姓从幕后走到台前。

比如由王小龙执导的纪录片《一个叫做家的地方》,镜头对准的是90年代上海的发展,善良的苏北老阿姨,顽皮的孩子,从一个小家庭折射出上海的历史变迁。这河这桥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正如铁皮罐里那丛顽强生长的青葱,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志和面向未来的乐观态度。

纪录片《一个叫做家的地方》,2000

小人物们衣着朴素、其貌不扬,但他们的人生故事很有代表性,能够引发个体的共鸣、时代的共振。海派纪录片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踩准了上海的城市脉搏,从小人物的一个点出发,反映出大时代的一个面。

近年来纪录片呈现多产、风格化的趋势,好处是受众多了,但也出现了弊端,“出圈”大火作品多半围绕“美食”“匠人”,跟风严重。现实题材的小人物作品大多蜻蜓点水深入不够,更多纪录者愿意用更短的时间去迎合市场,而很少有人为一个题材深耕数年。对此,老纪录片人认为,部分纪录片工作者懒且人心浮躁,过于应和市场的“痛点”和观众的“痒点”。

章焜华讲到纪录片最重要的是要讲究“挑,等,抢”。所谓“挑”就要选择,选择最有表现力的,最能够表现时代表现人物的;“等”,纪录片是个等待的艺术;还要“抢”,要有时间观念,要在最短的时间强调首要。

但纪录片最终做的是“耐心”,不耐心无法酿出精品。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浮躁时代,打磨经典,创造精品,让片子不仅折射出时代变革中的个体命运,更充满人情的温暖,闪烁着思想的光泽。

面对纪录片的“传承创新”,老纪录片人也给后辈提出了很多建议。

章焜华提到不能过分急躁,要深入学习表现手段,内容一定要深度,应明确纪录片出发目的是为了真实的记录,影像是不可复制的。冯乔导演讲到纪录片工作者要做到:工作节奏快,产量高,善于发现典型,挖掘细节,讲好故事,注入情感、实现视觉嗅觉味觉的同时被感染。

据了解,《纪录片编辑室》即将登陆上海新闻综合频道,7月28日起每周日22:30,《纪录片编辑室》将以《落子无悔》开篇,陆续排播《我可以跟你回家吗》《鹦鹉姐姐》等节目,每周持续为观众朋友呈现纪录片佳作。

纪录片《落子无悔》,2018

新闻推荐

落马副县长口中“权力的妙用”正是权力的滥用

日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发文剖析海南省白沙县原县委常委、副县长邢诒仪违法案。该案中出现了一些似曾相识的情节,比如“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