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20年两次搬迁 旧貌换新颜 “中国第一彝村”的美丽蝶变

陕西农村报 2019-07-24 18:18 大字

全国三农媒体楚雄行

本报记者 徐标 崔福红

“土坯房变特色民居,道路宽敞又整洁,日子一天比一天好。”7月16日,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64岁的李德秀,和几名彝族妇女围坐在一起,做着彝族刺绣。当日,“全国三农媒体楚雄行”采访团走进了有“中国第一彝村”美名的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

紫溪彝村距城区12公里,全村共有84户365人,其中彝族同胞340人。1994年因支持楚雄市西静河水利建设,从吕合镇钱粮村委会移民搬迁至此,2013年又因广大铁路复线和楚南一级公路建设面临二次搬迁。20年间紫溪彝村经历了两次搬迁。紫溪镇党委书记杨培香介绍,2013年,该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现在,紫溪彝村已发展成为全国生态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

2013年3月,紫溪镇全面启动以特色村庄、致富产业、彝族文化和乡村旅游为主的“紫溪彝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依托大紫溪山旅游发展大好时机,凭借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彝族文化,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真正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该村先后喜获“全国生态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州级文明村”等殊荣。紫溪彝村村民杨正雄介绍,虽然他家经历了两次搬迁,但是日子越过越红火了。现在住的房子是二层400平方米小楼。一楼用来开办农家乐,二楼居住。

以前晴灰雨泥、水源紧张、厕所脏臭、垃圾乱倒现象已成历史,如今户户小桥流水,远看青山环绕,近闻鸟语花香。“游客到紫溪彝村不仅仅是游玩,更多的是感受一种文化。”村民李和有最早经营农家乐,去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还带动了8个村民务工。目前,全村开办了28家农家乐、8家彝家客栈和4家小商店,村里还引进了滑草场、鲜花谷、庞业农林庄园、紫溪康养小镇、松毛长街宴等一批企业入驻,全村劳动力均有就业门路,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240元,增长到2018年的14921元。

紫溪彝村依托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水果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等优势,培强做大、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让每一户农户都走上了“腰杆挺起来,腰包鼓起来,笑容露出来”的致富之路。该村农户在自家新居内开办农家乐、小客栈、旅游商品小店,招商引资让群众就近务工,实现了全村劳动力均有就业门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经济收入翻番;群众的生活水平从20年前基本满足温饱到如今的生活富裕;村集体经济资金宽裕。

紫溪彝村美丽乡村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感觉到了党的温暖,全村上下感党恩、谢党情、讲团结、一心一意谋发展。群众自发编唱感恩主题的彝族敬酒歌、山歌、小品,在全村营造了“人人心存感恩、家家和睦相处、户户倡导文明,事事维护团结、处处体现和谐”的良好氛围。当初贫苦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中国第一彝村”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新闻推荐

更大担当作为 落实各项工作

深入开展“刚才,各部门负责人汇报了上半年工作情况,各位分管领导作了认真负责的点评,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制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