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寻觅苏东坡□宋建国

拂晓报 2019-07-24 14:22 大字

那一年冬天,到了海南,拜访了在心中默念已久、不得不去的地方,苏东坡的贬谪地——儋州。

儋州位于海南岛西北部,距省会海口市约150公里。儋州原是处蛮荒之地。时过千年,直至今日,儋州仍是海南欠发达地区。当年62岁的苏东坡从惠州走了两个多月才到达这里。已是垂暮之年的苏东坡做好了终老海南的准备,“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这是一代文豪发出的何其悲壮的无奈感叹啊!他甚至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与其弟子由在雷州诀别,只带了小儿子苏过跟随前往。

往事越千年,我迎着岛上少有的寒风,来到这个偏远的儋州市中和镇,寻觅那位吟诵出“大江东去”和“明月几时有”等千古绝唱的一代文豪的足迹。

中和镇是当年苏东坡被贬时的居住之地。所留遗存,主要是建于1097年的载酒堂。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天灾人祸,但代代乡党重文厚教,募资惠心修葺,至今仍保存完好。清代时,载酒堂更名为《东坡书院》。

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的地方。苏东坡因朝廷险恶的政治争斗被一贬再贬,公元1097年又从广东惠州贬到海南岛。海南岛在那时候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文化落后,蛮荒闭塞,疾病流行。朝廷任命苏东坡为“琼州别驾”,是名义上的琼州府官员,但不允许参与政务,而且不让在府城居住。刚到海南,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凄惨的。破草房漏雨,甚至一夜之间要挪三次睡榻:“如今破草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落枕前。”为了生活,以至“尽卖酒器,以供衣食”。

然而苏东坡到底是苏东坡,他生性豁达,很快和海南人民打成一片。他在这里设堂讲学,传播中原文化;同时也向当地黎族人民学习生产生活技能,在田间地头向七旬婆婆学习民歌。他写诗曰:“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他不但不厌恶海南,反而在真切的体验中爱上了海南。他在诗中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悔,兹将奇绝冠平生。”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南荒。他年谁作地舆志,海南万里真吾乡。”来到海南的第二年,昌化军使张中、仰慕者黎子云等民众共同为苏东坡父子修造了房屋。事成之后,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载酒堂”。

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来自海南多地的学子常于载酒堂“问奇请益”,载酒堂培养出了海南岛的第一名举人、第一位进士。因此,载酒堂闻名遐迩。苏东坡居儋三年,遇赦北返后,这里便成了儋州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文政要,不远万里来此观光揽胜,感慨万千。

如今的“东坡书院”景色宜人。远远望去,绿色的田园中,一座朱砂色的围墙围成的院落格外醒目。倏然间,田间风光、书香之气和历史的沧桑之感融合在一起的美妙感觉油然升在心头。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阜,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殿内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对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及古今名人们的感慨。

如今能够感受苏东坡当年气质神韵的,莫过于后人们书写的对联了。在众多联语中,有四副令人难忘。一副是: 上联: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笠屐; 下联: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是啊,中华上下五千年,如公有几?

苏东坡被贬海南,历尽艰辛困苦,就他个人而言,是不幸的。但是他随遇而安,带来了中原文化,开馆授徒,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海南儋州大地、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载酒堂内匾额),对这块大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能深切地感受到。

官场上的失意以及与下层百姓的深切接触,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当这些与他旷达的性格以及卓越的文学天赋相结合的时候,一篇篇深邃高远、超凡脱俗的文章便应运而生了。“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有着不为外物所动的遗世独立人格,超脱情怀,他以生命本真的热情和开阔的胸襟拥抱世界,体味多彩多味的人生。

新闻推荐

东亚礼学与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儒学院第三届年会

2019年6月29日至30日,“东亚礼学与经学国际研讨会暨上海儒学院第三届年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