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人到中年 才真正理解人生 中国台湾散文家张曼娟新作《我辈中人》首次书写陪伴和承担的意义

半岛都市报 2019-07-19 00:55 大字

半岛记者刘鸿亚

中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压力山大”的年纪,父母正在以清晰可见的速度衰老,孩子正需要成长的全面关照,自己也处在茫然焦虑的中年危机之中。近日,中国台湾散文名家张曼娟的新作《我辈中人:写给中年人的情书》试图用这本书给焦虑的中年人进行一次心灵疗愈,告诉人们“中年无关年纪,而是心态。”

这是一本关于中年生活的思问之作,作者围绕“中年为何令人恐慌无措、中年面临何种困境、中年该如何破题”的中年之考,以同困、同度、同悟的探求节奏实现着对中年之殇的清算、治愈与和解。

这本书,

始于照顾生病的父母

将近3年前,张曼娟90岁高龄的老父罹患急症,家里的生活遭到重击,变得四分五裂。作为一个独身者,她只身一人奔波在心脏科、精神科、泌尿科、骨科、牙科、神经内科、消化科。当父亲情况稳定之后,母亲又被确诊了失智症,新的挑战袭来。张曼娟的中年大考在父母相继患病引发的生活全方位失序中轰然而至。

于是,她开始意识到,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到了这个年纪,面对父母衰老的心疼与挫败,在照顾父母与工作之间的两难,思想底层的孝道伦理,太多无可言说的痛苦与烦恼需要独立承担。照顾,最煎熬的部分并不是病痛,而是情绪。这些情绪沉沉地压在自己身上,要用多大的气力才能镇住一切崩坏,继续活下去?通过这段照护的经验,张曼娟重新观照人生与父母的关系。

这促使张曼娟想要写一本中年人的书,从面对生命中的变动开始,这变动不是天光云影共徘徊,而是土石流般的崩塌与毁坏。于是她在等待的零碎时间里,一点一点地拼凑出陪伴并承担父母老病的意义,并将这看作是自己预习未来人生的机会,看清楚老年是怎样的状态,写下一系列“照顾着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专栏。

重建生活的秩序,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对策。张曼娟在不断适应与修正中,从初始的全盘崩坏、而后的满弦紧绷、最终走到从容安然。在书中,张曼娟以投入与抽离、弃舍与留存的平衡关系,松动照顾者的心结:不孤绝、不愧疚是照顾者必备的心理素质;“不管如何耗尽心力,他们都不会变好”,是应有的心理准备,陪伴即是圆满;照顾者同样需要好好活着,这是对彼此生命的善待。

人生下半场,

与自己清算和解

我辈中人,是张曼娟脑海中首先浮起的意象:我们这些“中年”人;夹在上一代与下一代“中间”的人;思维和行为“不中不西”的人。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走过怎样的路?又将往哪里走去呢?

“大人学”这两年成为显学,“大人味”成为一种审美观,生活态度,然而,张曼娟思考的是:我辈中人够格当一个大人吗?我们具备了大人的品格与气度吗?

过往,我们迷恋的圣埃克·絮佩里笔下的小王子告诉我们,大人是一种市侩、庸俗而麻木的生物,于是,我们拒绝长大,拒绝成为一个大人,要当永远的小孩子,结果很多人变成了无法承担,任性、幼稚的老小孩。张曼娟认为,如今,我们只有思考着成为更好的大人,才能守护着孩子与年轻人,把纯真的、无瑕的梦想留给他们。

张曼娟喜欢孟子说过的一句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我想成为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大人:对世界依然充满好奇与热情;愿意为了理想披挂上阵;具有更大的包容力与同理心;为他人付出与奉献是快乐的事。

我辈中人迈入人生下半场时,最该做的是对自己的清算与和解。张曼娟在书中这样写道:“灵魂中那些幽暗的、破碎的部分,也许是因为伤害而造成,无以言宣的痛苦已经承载了几十年,直到中年才明白,并没有什么人会替我们取下枷锁,带来救赎。我们苦苦等待的,释放我们于痛苦深渊的那股力量,原来在我们自己身上。告诉自己,多年以前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如今的我们,有能力创造或改写自己的命运。能驼负着那些创伤与苦痛走到现在,说明了我们确实有这样的能量。倘若想要有心平气和,从容自在的老年,绝不可错过关键的中年期。”

中年有时,

“大人”无疆

张曼娟的睿智在于从中年的另一维度慢慢构建起“大人”的生活形态:不失赤子之心,对世界饱含热情,具有更大的包容力与同理心,慈悲、隽永。如果中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状态,那么“大人”则是一种智慧,中年有时,“大人”无疆。

“通往大人的路”即本书第一章节,篇幅占据全书一半有余,“大人”之于张曼娟中年岁月的陪伴意义由此可见。她并非走完中年才发现原来有一条大人之路可循,而是尽早地选择寻一条大人之路行走中年,才能“活着活着就懂了”。

“通往大人的路”靠不断地自我实现完成,张曼娟用诸多篇幅谈及自我实现的重要,并结合亲身体验,对自我实现的途径予以梳理:

其一,“对一切都能包容以对”是成为“大人”必须携带的品格,包容的意义涵盖接纳差异、直面境遇、与自我和解,容他、容事、容已的气度方能带中年人走向笃定、强大与从容。其二,聚焦于自我能量的释放,放弃等待、依靠与推诿,因为“我们苦苦等待的,释放我们于痛苦深渊的那股力量,原来在我们自己身上。”其三,做一个完整的人,将浪费时间与背离方向的事情从生命中剥离,不为无谓的风向所左右,不为所谓的道德绑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事情做好。其四,建立自我评价,深知“自己才是自己的知己,自己就是自己的见证”,坚信真实的自己比伪装的那个人更有存在的价值,更加可贵,更值得爱。

夹在上一代与下一代“中间”、思维和行为“不中不西”的中年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寻一个精神家园去安放与求证,张曼娟同样在本书末章分享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读书与自省”。无论由唐诗反观人生的四个阶段还是自《幽梦影》中寻找安顿身心之道,抑或读《金瓶梅》感悟至爱之人总无依,都让她停下来将自己看清楚,尔后轻爽自在地往前走去。

新闻推荐

明年起北京将对强拆等现场执法活动全程音像记录

《北京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7月18日公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