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媒体报道应是探照灯而非哈哈镜

广元日报 2019-07-18 00:49 大字

被租客带走失联的杭州女童已确认遇害,但有些媒体仍没打算“放过她”。7月15日,有报道称女童家人准备将其遗体火化后海葬,在网上引发争议。女童父亲当晚发了一条朋友圈澄清,并强调“有些媒体请不要在我没确认情况下擅自做主发布一些没确定的信息”。

女童父亲曾多次感激媒体和记者,从很多细节都能看出他的克制与理性。相比之下,围绕这起悲剧性事件,一些媒体报道和自媒体文章,却有太多不规范、有违传播伦理的“出位”。一些过度联想、臆测甚至无中生有的文字,不是如实厘清事件真相的探照灯,而是扭曲信息的哈哈镜。

此前网上还出现了很多无根据指责受害者家人的言论,不能不指出,一些媒体的报道对此是有责任的。比如,有一些记者涌向女童和爷爷奶奶生活的地方,没有看到老人哭天抢地的画面,于是在报道中将他们的沉默说成是“冷漠”,甚至给人一种老人爱占小便宜、重男轻女的印象。这些报道在网络上被断章取义、添油加醋,部分地影响了舆论风向。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女童遗体被找到但身份有待最终确认之时,某机构媒体竟然未经家属同意,以女童父亲的名义开通了一个认证账号,并“独家编造”了几句特别煽情的表白。虽然该机构很快道歉并辞退了相关编辑,但这种消费逝者的做法,已经跌破底线。

其实,新闻事件的热度越高,越考验媒介规范与传播伦理。遗憾的是,一些机构媒体为了“抢新闻”,也将新闻行业的底线要求抛在了脑后。他们不加甄别地有闻必录、听信捕风捉影的传闻、确认女童遇难后仍不给照片打马赛克……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对新闻事件,机构媒体的报道必须有更专业的态度,对报道方式和角度也要保持审慎。毕竟,这是一个“凭二手信息围观的时代”,机构媒体提供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网络和自媒体“蹭热点”的姿势。如果机构媒体能做一个客观的记录者,网上就会少一些偏见和以讹传讹;反之,如果机构媒体成为哈哈镜,充斥网络的就可能是各种三观不正的“10万+”。

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这条大船上的瞭望者,在“流量诱惑”面前,是践行生命至上、真实性、最小伤害、善意、良知的媒介伦理准则,还是做罔顾媒介规范、迎合网络低级趣味、煽动网友情绪的推手,决定了一家媒体的格局与品位,更会潜移默化地形塑公共舆论场的底色。

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一些自媒体越是为博眼球无所不用其极,机构媒体越要保持克制和定力,不被“抢新闻”“抢流量”的冲动裹挟。一事当前,做坚守价值底线、媒介规范和传播伦理的探照灯,努力为受众提供客观真实的报道、负责任的分析,不仅是机构媒体在“后真相时代”的基本职责,更是凸现自身价值与不可替代性的关键。

据《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推荐

我国力争2020年底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施雨岑)为进一步巩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成果,教育部、国家发展改...

 
相关推荐